三、鲁季敬姜
鲁季敬姜者,莒(1)女也,号戴己。鲁大夫公父穆伯之妻、文伯(2)之母、季康子(3)之从祖叔母(4)也。博达知礼。穆伯先死,敬姜守养(5)。
文伯出学而还归,敬姜侧目而盼(6)之。见其友上堂(7)从,后阶降而却行(8),奉剑(9)而正履(10),若事(11)父兄。文伯自以为成人(12)矣。敬姜召而数(13)之曰:“昔者武王罢朝(14)而结丝袜绝(15),左右顾(16)无可使结之者,俯而自申之,故能成王道。桓公(17)坐友三人,谏臣五人,日举过者三十人,故能成伯业(18)。周公一食而三吐哺(19),一沐而三握发(20),所执贽(21)而见于穷闾隘巷(22)者七十余人,故能存周室。彼,二圣一贤者,皆霸王之君也,而下人(23)如此。其所与游者,皆过己(24)者也,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25)。今以子年之少而位之卑,所与游者皆为服役,子之不益(26)亦以(27)明矣。”文伯乃谢罪。于是乃择严师贤友而事之,所与游处者皆黄耄倪齿(28)也,文伯引衽攘卷(29)而亲馈(30)之。敬姜曰:“子成人矣。”
文伯相鲁……退朝,朝(31)敬姜。敬姜方绩(32)。文伯曰:“以歜之家,而主(33)犹绩,惧干季孙之怒(34),其(35)以歜为不能事主乎?”敬姜叹曰:“鲁其(36)亡乎!使童子备官(37)而未之闻耶!居(38),吾语汝。昔,圣王之处民也,择瘠土(39)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忘善,忘善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逸也(40);瘠土之民向义(41),劳也。……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辟(42)!吾冀汝朝夕修我(43)曰:‘必无废先人。’尔今也曰:‘胡不自安?’以是承(44)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45)也。”
仲尼闻之曰:“弟子记之,季氏之妇(46)不淫(47)矣。”
【注释】
(1)莒(jǔ):国名,西周诸侯国,故地在今山东少莒县。
(2)文伯:公父歜(chù),鲁大夫。
(3)季康子:季孙肥,鲁正卿。
(4)从祖叔母:祖父兄弟之妻。从:堂房亲属。
(5)守养:守持家事,教养子女。
(6)盼:看。
(7)上堂:登上正厅。
(8)阶降而却行:走下台阶倒退而行。
(9)奉剑:捧着剑。
(10)正履:使鞋端正,正立。
(11)事:事奉。
(12)成人:德才兼备的人,成熟的人。
(13)数:数落,指责。
(14)罢朝:上朝结束。
(15)结丝袜绝:系袜子的带子断了。
(16)左右顾:向左右看。
(17)桓公:指齐桓公。
(18)成伯业:成就了做诸侯领袖的事业,成就了霸业。伯:老大,首领。齐桓公称霸,做诸侯之伯。
(19)哺:口中所含的食物。
(20)三握发:多次握干尚未洗好的头发。
(21)执贽:拿着礼品。贽:初次见面时的礼物。执贽是当时的一种礼节规程,不同于后世的行贿。
(22)穷闾隘巷:贫困窄狭的里弄。
(23)下人:下于人,谦虚。
(24)过己:指责自己过失的人。
(25)是以日益而不自知也:因此自己虽不觉得却一天天地长进着。
(26)不益:不能长进。
(27)以:通“已”。
(28)黄耄倪齿:高寿的人。耄:年老。倪:通“齯”。齯齿:老年人牙掉后重新长出的牙。
(29)引衽攘卷:忙碌的样子。引衽:折起衣襟。攘卷:卷起袖子。
(30)馈:给人饭吃,引申为侍候。
(31)朝:拜见。
(32)方绩:正在捻麻。
(33)主:指文伯母敬姜。
(34)干季孙之怒:触动康子之怒。季孙:季孙肥,康子。康子虽比文伯晚一辈,但官位在文伯之上。干:触动,引起。
(35)其:他,指康子,又兼猜度的语气副词。
(36)其:表猜度的语气副词。
(37)备官:充数做官。一般用作谦说。
(38)居:坐下,等会儿。
(39)瘠土:贫瘠的土地。
(40)沃土之民不材,逸也:肥沃的土地上的百姓成不了大材,原因是贪图安逸呀。此句中的“逸”,原文为“淫”,据《国语·鲁语下》而改为“逸”。
(41)向义:懂道理,能成才。
(42)避辟:避免罪过。辟:刑法之一。此句原本无“避”字,据《国语·鲁语下》而增之。
(43)吾冀汝朝夕修我:我希望你早晚警告我。修:修养品行,引申为警告,劝勉。
(44)承:奉,接受,做。
(45)绝嗣:断绝后代。
(46)季氏之妇:即敬姜。
(47)不淫:不贪图安逸享乐。
【译文】
鲁国的季敬姜是莒国的女子,名叫戴己,是鲁国大夫公父穆伯的妻子、公父文伯的母亲、季孙肥的堂祖叔母。博达事理,深晓礼教。丈夫穆伯死后,敬姜就寡居而教养儿女。
儿子文伯放学回家,敬姜就在一旁窥视。发现儿子的同学跟在文伯的后边走进上房,然后走下台阶倒退而行,捧着剑恭恭敬敬地站立着,如同事奉父兄一样。文伯以为自己已是一个成熟的男子了。敬姜却把儿子叫到身边指责说:“从前周武王上朝结束时,系袜子的带子断了,左看右看,没有能够让他给自己系袜带的人,就弯下腰自己把袜子拉上来;因为武王具有这种品德,所以他才能成为以仁义治理天下深受百姓拥戴的周天子。齐桓公身边常坐着三个谋士,五个谏臣,每天前来指出桓公过错的人还多达三十人;因为桓公具备这种品德,所以他才能成就做诸侯领袖的事业。周公旦吃一顿饭要多次吐出嘴里正在咀嚼的食物、洗一次头要多次握干还没有洗好的头发去接见来访的贤人,每日要接见穷巷小弄里的来访者七十余人之多;因为周公具有这样的品德,所以才能辅佐好周朝。这三个人,两个是圣人,一个是贤人,都是成就霸业、王业的不平凡的人,却是那样的谦逊。那些和他们交往的人,都是指责他们过失的人,所以他们才一天一天地在不知不觉中长进。现在凭你这样小的年龄和卑微的身份,和你来往的人却都是些侍候你的人;你不能长进,原因就很清楚了。”文伯听后就向母亲承认了错误。接着便选择严师贤友相伴,来往的都是些年长而有学问的人,文伯常常卷起衣袖亲自侍奉他们。敬姜这时才说:“儿呀,你已成人了!”
文伯后来做了鲁国的大夫,辅佐鲁君。……一次退朝回家拜见敬姜时,敬姜正在捻麻。文伯说:“以儿子这样的家庭,母亲却仍然自己纺织。这样做,恐怕要引起季康子生气,他恐怕要以为我不能孝顺母亲吧?”敬姜叹了口气说道:“鲁国大概要灭亡了!让你做了官你却不懂做官的道理。你等一下,我讲给你这其中的道理。从前,圣王安置百姓时,选择贫瘠的地方使他们住下,让百姓通过艰苦劳动而得以生存,所以能长久地掌握天下。百姓勤劳,就会多想些问题,多想,就萌生好的心性;百姓安逸,就会干邪恶的事,干邪恶的事,就会丧失好的心性,丧失好的心性,坏心眼自然就产生了。肥沃的土地养育不出人材来,原因就是他们太安闲了;贫瘠土地上成长的百姓却能明白事理、走向正路,原因就是他们能勤劳。……现在,我是个寡妇,你又只是个地位低的大夫。即使我们起早贪黑,勤劳操持,仍旧担心会丢失了祖宗的业绩;何况懒惰从事,那将有什么办法避免罪过呢?我希望你能早晚警告我说‘一定不能废弃先人的业绩!’你现在却说‘为什么不自求安逸?’你用这样的见识来做鲁君的官,我担心你父亲恐怕要断绝后代了!”
孔子听到后说:“学生们要记住,文伯的母亲不是个贪图安逸享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