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晋羊叔姬

二十四、晋羊叔姬

叔姬者,羊舌子(1)之妻,叔向、叔鱼(2)之母也。一姓杨氏(3)。叔向名肸,叔鱼名鲋。

羊舌子好正,不容于晋,去而之(4)三室之邑(5)。三室之邑人,相与(6)攘羊(7)而遗(8)之,羊舌子不受。叔姬曰:“夫子居晋,不容,去之三室之邑,又不容于三室之邑,是于夫子不容也,不如受之。”羊舌子受之曰:“为肸与鲋亨(9)之。”叔姬曰:“不可。南方有鸟,名曰乾吉,食(10)其子,不择肉,子常不遂(11)。今肸与鲋,童子也,随大夫而化者,不可食以不义之肉(12)。不若埋之,以明不与(13)。”于是,乃盛以瓮,埋垆阴(14)

后二年,攘羊之事发(15)。都吏(16)至,羊舌子曰:“吾受之,不敢食也。”发(17)而视之,则其骨存焉。都吏曰:“君子哉,羊舌子不与攘羊之事矣!”

【注释】

(1)羊舌子:即春秋时晋大夫羊舌职。

(2)叔向、叔鱼:春秋晋大夫羊舌肸字叔向、羊舌鲋字叔鱼。

(3)一姓杨氏:也姓杨。羊舌氏封地在杨,故以封地为氏。

(4)之:到。

(5)三室之邑:三户人家的地方,言其居者少。

(6)相与:一起。

(7)攘羊:偷盗别人的羊。

(8)遗(wèi):赠送。

(9)亨:通“享”,食用。

(10)食(sì):使……吃,用作使动词。

(11)不遂:不能长大,夭亡。

(12)不义之肉:指偷来的肉。

(13)不与:没有参与,不是同伙。

(14)垆阴:不见阳光的黑土中,阴沟。

(15)发:发作,暴露。

(16)都吏:官名。周制四县为都。

(17)发:挖出来。

【译文】

叔姬,是指春秋时晋国大夫羊舌职的妻子,叔向、叔鱼的母亲。职也姓杨氏。叔向名叫肸,叔鱼名叫鲋。

羊舌职为人正派,做事很讲原则,不被晋君所容,就远离朝廷到一个只有几户人家的聚落去住。那里的人便一起把偷来的羊肉赠送给他,羊舌职不接受。妻子说:“你在晋君那里做官,晋君不收留你;你远离晋君而住在只有几户百姓的聚落里,又和这里的百姓关系紧张,这样,别人会以为是你不会处人,还不如把送来的羊肉收下。”羊舌职收下了羊肉,说:“那么就让儿子们好好吃一顿吧。”妻子说:“不能这样。南方有一种鸟,名叫乾吉,喂养小鸟时不选择食物,它的儿女常常长不大就被毒死了。现在咱们的两个儿子还都年幼,他们正在向你学习做人的道理,我们千万不能吃这盗窃来的羊肉。不如把它埋掉,来表明我们与偷盗者并不是同类的人。”于是,就把羊肉装在瓮中,埋在阴沟里。

过了两年,偷盗羊的事败露了,官吏来到羊舌家追查,羊舌职说:“他们送给我的羊肉我收是收了,但不敢食用,一点也没有动,埋在阴沟里。”官吏就让挖出来看是真是假。挖出一看,羊肉虽腐烂了,羊骨却仍然完好。官吏赞扬说:“羊舌职是位真君子啊,他并没有参与偷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