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严延年母

五十三、严延年母

严延年母,河南(1)太守东海(2)严延年之母也。生五男,皆有吏材(3),至二千石(4)。东海号曰(5)“万石严妪(6)”。

延年为河南太守,所在(7)名为“严能”。冬月,传属县论(8)囚府下,流血数里,河南号曰“屠伯”。

其母常(9)从东海来,欲就延年腊(10)。到洛阳,适见报囚(11),母大惊,便止都亭(12),不肯入府。延年出至都亭谒(13),母闭閤(14)不见。延年免冠顿首閤下,母乃见之。因责数延年曰:“幸备(15)郡守,专治千里,不闻仁义教化,有以全安愚民,顾乘(16)刑罚,多刑杀人,欲以致威,岂为民父母之意哉!”延年服罪,顿首谢(17)。因为御(18)归府舍。母毕正腊已(19),谓延年曰:“天道神明,人不可独杀。我不自意(20)老当见壮子被刑戳(21)也!行矣,去汝东海,扫除墓地耳。”遂去。归郡,见昆弟宗族(22),复为言之。

后岁余,为府丞(23)所章结(24)延年罪名十事,下御史案验(25),遂弃延年于市(26)。东海莫不称母贤智。

【注释】

(1)河南:汉郡名即今洛阳市。

(2)东海:汉郡名。《汉书·严延年传》说延年“东海下邳人”。下邳即江苏邳县东。

(3)吏材:做官的本领。

(4)二千石:年俸禄二千石的官,汉代郡守一级的官年薪二千石,因又指郡守为二千石。

(5)号曰:号称。

(6)万石严妪:因家有五个做二千石的官,所以叫万石严妪。妪:老妇人。

(7)所在:任职的地方。

(8)论:定罪。

(9)常:通“尝”,曾经。

(10)欲就延年腊:想到延年那里和延年一起过腊祭。古时每年腊月进行一次腊祭。

(11)报囚:由太守上奏廷尉,经廷尉判罪的囚犯。

(12)都亭:城市附近的亭舍。

(13)谒:拜见。

(14)闭閤(gé):闭门。閤:旁门,小门,此泛指门。

(15)备:备员,充数,谦说。

(16)顾乘:反来乘着。

(17)谢:谢罪。

(18)为御:备车。

(19)毕正腊已:腊祭仪式整个结束。

(20)不自意:没想到。

(21)刑戮:犯法被杀。

(22)昆弟宗族:弟兄们以及同族的人。宗族:同一宗祖的人。

(23)府丞:太守的佐官。

(24)章结:写状子揭发罪过。结:定罪。

(25)案验:调查落实。

(26)弃延年于市:处以死刑,抛尸于市。

【译文】

严延年母,即河南太守东海郡人严延年的母亲。她生了五个儿子,都有做官的本事,官薪都达到二千石。所以东海郡的人叫她“万石严老太”。

延年做河南太守,河南的人们叫他“严能”。十一月份,延年通知所属各县把所押的囚犯的罪状带到郡府定罪,杀人很多,血流了好几里地。河南郡的人把严延年称做“杀人的能手”。

他的母亲曾经从家乡前来,想和儿子一起过个腊祭节。到了洛阳,恰好看见儿子上报朝廷判罪的囚犯名单。母亲大惊,便住在洛阳城外,不肯到严延年的官衙去。严延年去拜见母亲,母亲闭门不见。严延年脱了官帽在门旁叩头,母亲才见了他。于是,斥责延年说:“有幸你当了太守,专门治理这方圆千里的地方。但却听不到你用仁义教化使百姓安分守己的事,反来乘着权势乱用刑罚,多判刑多杀人,想用这个来显示你的权威。这哪里符合‘为民父母’的意思呢?”严延年承认了自己的罪过,叩头认错。接着就让母亲坐车回到郡府。母亲做完了腊祭仪式,又向严延年说:“老天爷是知道的,神灵是看得见的,对囚犯不能只采取杀的办法。我不想在年老的时候看见自己的壮年儿子被判刑处死。我要回去了,去到你的家乡东海郡,替你早早准备坟墓罢了。”接着便走了。回到东海郡,见了自己的弟兄和同族的人,又把这些话再次说给了他们。

一年以后,严延年的副手写状子向朝廷揭发了他的罪名,共有十条。状子交给了御史,经过调查落实,结果判处严延年死刑。东海郡的人都称赞严延年的母亲是既有德行又有先见之明的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