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楚接舆妻

十五、楚接舆妻

楚接舆妻,楚狂接舆(1)之妻也。

接舆躬耕(2)以为食。楚王使使者持金百镒、车二驷(3)往聘迎之,曰:“王愿请先生治淮南(4)!”接舆笑而不应。使者遂不得与语而去。

妻从市(5)来曰:“先生以而为义,岂将老而遗之(6)哉?门外车迹何其(7)深也?”接舆曰:“王不知吾不肖(8)也,欲使我治淮南,遣使者持金、驷来聘。”其妻曰:“得无(9)许之乎?”接舆曰:“夫富贵者人之所欲也,子(10)何恶我许之矣?”妻曰:“义士非礼不动,不为贫而易操(11),不为贱而改行。妾(12)事先生躬耕以为食,亲绩(13)以为衣。食饱衣暖,据义而动(14)。其乐亦自足矣。若受人重禄,乘人坚良(15),食人肥鲜,而将何以待之(16)?”接舆曰:“吾不许也。”妻曰:“君使不从非忠也,从之又违非义也。不如去之。”

夫负釜甑(17),妻戴纴器(18),变名易姓而远徙(19),莫知所之(20)

【注释】

(1)楚狂接舆:楚国的狂人接舆。狂:狂人,隐士。皇甫谧《高士传》:“陆通,字接舆,楚人也。好养性,躬耕以为食。楚昭王时,通见楚政无常,乃佯狂不仕,故时人谓之‘楚狂’”。

(2)躬耕:亲自种田。

(3)金百镒、车二驷:一百镒黄金、两辆四匹马拉的车。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4)治淮南:做淮南地方的长官,管理淮南。《韩诗外传》说是“治河南”。

(5)市:集市。

(6)之:代上文的“以而为义”。“以而为义”可理解为“向来为义”。

(7)何其:多么,怎么那么。

(8)不肖:不贤良,此处是谦词。

(9)得无:莫非。

(10)子:对对方的敬称。对方是女姓也可用“子”敬称。

(11)易操:改变节操。

(12)妾:妇女自谦的称呼。

(13)亲绩:亲自纺线织布。

(14)据义而动:按道理办事。义:正确的道理。

(15)坚良:坚车良马。以坚代车,以良指马。

(16)而将何以待之:你将怎么对待人家呢?而:通“尔”,你。

(17)釜甑(fǔzéng):都是做饭的器具。釜:锅。甑:古代蒸饭用的一种陶器。

(18)戴纴器:携带着纺织的器具。戴:头顶着。纴:绕线,泛指纺织。

(19)徙:搬家。

(20)莫知所之:没有人知道所去的地方。

【译文】

楚接舆妻即楚国隐士接舆的妻子。

接舆亲自做庄稼谋生。楚王派人带着两千两金子、两辆四匹马拉的车子前往接舆住地聘请他,说:“国君请先生做淮南的长官!”接舆笑而不应。来人无法和他说话,只得离去。

接舆的妻子从集市上回到家里,问道:“先生向来做的都是些正当的事情,难道快要老了却忘了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了吗?要不,门外的车轮印迹为啥那么深呢?”接舆说:“国君不知道我是个不贤的人,想让我治理淮南,派人带着黄金和车辆前来请我。”他的妻子问:“莫非你答应了?”接舆说:“富贵是人们都追求的,你为什么厌恶我答应呢?”妻子说:“高尚的人面对不合规则的事情不动心,不因为贫穷而改变自己的操守,不因为低贱而改变自己的品行。我陪伴先生种田为生,纺织为衣,食饱衣暖,凡事都按照道理去做。这其中的乐趣也可以说已经够了。如果接受人家的重厚俸禄,乘坐人家的坚车良马,食用人家的肥肉鲜鱼,那么你将怎么对待人家呢?”接舆说:“我没有答应他。”妻子说:“国君的派遣如果不接受,就是对国君不忠;接受后在办事中不得不违背他,又不符合信义。还不如咱们离开这里?”

于是接舆背着锅碗,妻子携带着纺织器具,改名换姓,把家搬到很远的地方,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