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八、陈寡孝妇
孝妇者,陈之少寡妇也。年十六而嫁,未有子。
其夫当行戎(1)。夫且(2)行时,属(3)孝妇曰:“我生死未可知。幸有老母,无他兄弟。倘(4)吾不还,汝肯养吾母乎?”妇应曰:“诺(5)。”夫果死不还。妇养姑(6)不衰,慈爱愈固。纺绩(7)以为家业,终无嫁意,居丧(8)三年。
其父母哀其年少无子而早寡也,将取而嫁之。孝妇曰:“妾(9)闻之,信者人之干也,义者行之节(10)也。妾幸得离襁褓(11),受严命而事(12)夫。夫且行时,属妾以其老母,既许诺之。夫受人之托,岂可弃哉!弃托不信,背死不义(13)。不可也。”母曰:“吾怜汝少年早寡也。”孝妇曰:“妾闻,宁载于义而死,不载于地(14)而生。且夫(15)养人老母而不能卒(16),许人以诺而不能信,将何以(17)立于世。夫为人妇,固养其舅姑(18)者也。夫不幸先死,不得尽为人子之礼,今又使妾去(19)之,莫(20)养老母,是明夫之不肖(21)而著妾之不孝,不孝不信且(22)无义,何以生哉!”因欲自杀。其父母惧而不敢嫁也。遂(23)使养其姑二十八年。姑年八十四寿乃尽(24),卖其田宅以葬之,终奉祭祀。
淮阳太守以闻(25)。汉孝文皇帝(26)高其义,贵其信,美其行。使使者(27)赐其黄金四十斤,复之终身(28),号(29)曰“孝妇”。
【注释】
(1)当行戎:正处在服兵役的年龄。行戎:从戎,当兵。
(2)且:将要。
(3)属:通“嘱”,嘱托。
(4)倘:倘若,如果。原文为“备”,不通,故改为“倘”。
(5)诺:应答声。
(6)姑:婆婆。
(7)纺绩:纺线捻麻,纺织。
(8)居丧:守丧。
(9)妾:妇女自称的一种谦说。
(10)节:节枝,派生的一个方面,一种表现。
(11)襁褓:婴孩。
(12)事:事奉,服侍。
(13)背死不义:违背死者生前的愿望是不道德的。义:言行的正确标准。
(14)地:此字费解,疑是抄传错误。
(15)且夫:发语词,用于转换话题。
(16)卒:到最后,老死。
(17)何以:以何,凭什么。
(18)舅姑:公婆。
(19)去:离开。
(20)莫:不要。
(21)不肖:不贤。
(22)且:而且,又。
(23)遂:于是,就。
(24)尽:尽头,死亡。
(25)以闻:把……报告。
(26)汉孝文皇帝:汉文帝刘恒。
(27)使者:奉使命前去办事的人。
(28)复之终身:免除她终身的徭役。
(29)号:封号,皇帝奖给的称呼。
【译文】
孝妇,是指陈国一位年轻的寡妇。她十六岁便嫁了人,没有儿女。
她的丈夫正是服兵役的年龄。丈夫在服役临走之前,嘱托她说:“我这一去,生死不可预料。幸好老母还健在,但我无兄无弟。如果我一去再不能活着回来,你肯孝养我的母亲吗?”她答应说:“行”。丈夫果然战死。她就孝养婆婆,而且更加仁爱。终日纺线织布,勤劳操理家事,毫无改嫁之心,诚诚恳恳地守丧三年。
她的父母亲心疼她年轻轻地就做了寡妇,而且又没有儿女,打算把她改嫁。她说:“我听说,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做事符合不符合大理是人品行的一种表现。我有幸长大成人,根据父母的教诲而嫁了人,诚诚恳恳地侍奉丈夫。丈夫当兵临走前,把他的老母亲托咐给我,我明明白白地答应了他。接受了人的嘱托,怎么可以忘掉呢!抛弃自己的承诺是不讲信用的,违背死者的遗愿是不符合道义的。不能改嫁。”母亲说:“我是心疼你年轻早寡啊!”她说:“女儿听说,宁肯为道义而死,也不无道义而生。再说,为人赡养老母却不能送终,答应了别人的话却不讲信用,那样将凭什么活在人世呢?给人做妻子,本来就有孝养公婆的责任。丈夫不幸先死,不能尽儿子的责任,现在又让我离公婆而去,不再孝养公婆,这样做就表明了我的丈夫是不贤的儿子,我也是不孝顺的妻子。一个人不孝顺父母,不讲信用又不讲道义,怎么活呢?”说完就要自杀。父母亲害怕得再也不敢提改嫁她了。于是她就继续孝养婆婆二十八年。婆婆活到八十四岁才寿尽。她变卖房地埋葬了婆婆,还一直供奉祭祀着。
淮阳太守把她的情况上报给了朝廷。文帝认为她的道德高尚、诚信可贵、品行优秀,就派人奖给她黄金四十斤,并免除了她终身的徭役负担,又赐给她“孝妇”的封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