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八、陈国辩女

四十八、陈国辩女

辩女(1)者,陈国(2)采桑之女也。

晋大夫解居甫使(3)于宋,道(4)过陈,遇采桑之女,止而戏之曰:“女为我歌,我将舍汝。”采桑女乃为之歌曰:“墓门(5)有棘,斧以斯(6)之。夫(7)也不良,国人知之。知而不已(8),谁昔然(9)矣。”大夫又曰:“为我歌其二!”女曰:“墓门有梅,有鸮萃止(10)。夫也不良,歌以谇止(11)。谇予不顾(12),颠倒思予(13)。”大夫曰:“其梅则有,其鸮安在?”女曰:“陈,小国也。摄乎(14)大国之间,因之以饥馑(15),加之以师旅(16),其人且(17)亡,而况鸮乎!”大夫乃服(18)而释之。

【注释】

(1)辩女:善于辩驳的很有口才的女子。

(2)陈国:春秋时诸侯国,春秋末被楚所灭。国在今河南淮阳及安徽亳县一带。

(3)使:出使。

(4)道:路经。

(5)墓门:坟墓的前边。以下诗句均出自《诗经·陈风·墓门》。

(6)斯:砍削。

(7)夫:隐指晋大夫解居甫。

(8)不已:不止,不改正。

(9)谁昔然:过去就是这样。谁昔:朱熹《诗经传》注说“犹言畴昔也。”畴昔:往日,畴是助词,无义。

(10)有鸮(xiāo)萃止:有一群凶恶的鸮鸟落在这里。鸮:猫头鹰。萃:草木丛生,这里指不少猫头鹰。

(11)歌以谇止:用诗歌责备他。谇(suì):原文为“讯”,据王逸《楚辞》注改为“谇”。下同。止:助词,无义。

(12)谇予不顾:责备他,他却不回头看我。

(13)颠倒思予:思慕我的样子如颠似狂。

(14)摄乎:夹处在。

(15)因之以饥馑:连续饥荒。

(16)加之以师旅:又加上战争。

(17)且:将要。

(18)服:佩服。

【译文】

辩女,是陈国一位很有口才的采桑叶的女子。

晋国官员解居甫到宋国去办外交,路过陈国,遇见了一位采桑叶的女子,就停下车子调戏她,说:“女子,你给我唱支歌,我就放过你!”采桑的女子唱道:“坟墓前边有株荆棘,快用斧子把它砍掉。有个男人不存好心,人们全都知道。人都知道他仍不改正,因为他作恶成习,一直就不好。”解居甫又说:“给我再唱一支!”女子又唱道:“坟墓的前边有棵梅树,一群猫头鹰突然落在树上。有一个男人不存好心,我唱歌斥责他缺乏教养。斥责他他对我连看也不看,却思慕我以至于如颠似狂。”大夫说:“歌中的梅子倒有,那猫头鹰在哪里呢?”女子说:“陈是个小国,夹在大国中间,连续闹起饥荒,又加上战争,这里的人都要死光了,何况猫头鹰!”解居甫不得不佩服她,终于放过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