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陶荅子妻

十一、陶荅子妻

陶荅子妻,陶大夫荅子(1)之妻也。

荅子治陶(2)三年,名誉不兴,家富三倍。其妻数谏,不用(3)。居五年(4),从车百乘(5)归休。宗人(6)击牛而贺之(7),其妻独抱兒而泣。姑(8)怒曰:“何其不祥也!”妇曰:“夫子(9)能薄而官大,是谓婴害(10);無功而家昌,是谓积殃。昔楚令尹(11)子文(12)之治国也,家贫国富,君敬民戴(13),故福结于子孙,名垂于后世。今夫子不然,贪富务大,不顾后害。妾(14)闻南山有玄豹,雾雨七日而不下食(15)者,何也?欲以泽其毛(16)而成文章(17)也。故藏而远害(18)。犬彘(19)不择食以肥其身,坐而须(20)死耳。今夫子治陶,家富国贫,君不敬,民不戴,败亡之征见矣(21)。愿与少子俱脱(22)!”姑怒,遂弃之。

处期年(23),荅子之家果以盗诛(24)。唯其母老以免(25)。妇乃与少子归,养姑终卒(26)天年。

【注释】

(1)陶大夫荅子:陶地的大夫荅子。陶:古地在今山东定陶县境内。荅子:人名,荅音dá。

(2)治陶:治理陶地,做陶地的长官。

(3)不用:不予采纳,不听。

(4)居五年:过去了五年。

(5)从车百乘(shèn):一百辆车子跟随着。

(6)宗人:同宗的人,同族的人。

(7)击牛而贺之:杀牛来庆贺。击:杀。

(8)姑:婆婆。

(9)夫子:丈夫,妻子称丈夫。

(10)婴害:遭受祸害。祸害就要来临了。

(11)令尹:国相,楚人称国相为令尹。

(12)子文:即斗谷於菟,字子文,伯比之子。曾三次为楚国令尹,勤于国事,家无多余之物。

(13)君敬民戴:国君敬重他,百姓拥护他、感激他。

(14)妾:古时妇女自称时的谦称。

(15)下食:下山猎食,进食。

(16)泽其毛:使自己的毛色有光泽。

(17)文章:花纹。文:通“纹”。

(18)远害:使祸害远离,远离祸害。

(19)彘(zhì):猪。

(20)须:等待。

(21)败亡之征见矣:败亡的征兆已经显露出来了。

(22)俱脱:一块离开险境。

(23)期(jī)年:一周年。

(24)以盗诛:因为贪污而被杀。盗:窃取财物,贪污掠夺。

(25)唯其母老以免:只有荅子的母亲由于年老才免于受死。

(26)终卒:应为“卒终”。

【译文】

陶荅子妻,就是陶地大夫荅子的妻子。

荅子做了三年陶地的长官,没有什么好的名声,家里的财产却比过去翻了三番。他的妻子多次劝他,他也不听。

过了五年,有一百辆车子送他回家退休。同族的人高兴得杀牛庆贺,他的妻子却抱着儿子哭泣。婆婆生气地说:“多么不吉祥啊!”妻子说:“丈夫本领小,却做着大官,这就意味着灾祸的来临;没有什么功劳,家庭却很快富起来,这就意味着祸殃的堆积。从前,楚国宰相子文治理国政的时候,家庭贫穷而国家富强,国君敬重他,百姓拥护他,所以子孙享福,名垂后世。今天,我的丈夫却不是这样,他贪求钱财,追求大官,不顾忌后患。我听说,南山里有一种黑豹子,雨天里七日也不下山求食。为什么呢?为的是使自己的毛色光泽而有花纹,所以躲在山洞里避雨害。相反,猪狗是不分什么场合、条件只管贪吃,结果是养肥了自己,正好被人宰杀。现在丈夫治理陶政,自己的家虽富了,国却贫了,国君不敬重他,百姓不拥护他,这就是家败身亡的征兆呀。请婆婆允许我和幼小的儿子一起脱离这个险境!”婆婆生气了,就听任她娘俩走了。

过了一年,荅子一家果然因荅子的贪污掠夺而被处死,只有他的母亲因年老而免于一死。荅子妻又和儿子回到家里,侍养婆婆一直到婆婆老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