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楚子发母

四、楚子发母

楚子发母,楚将子发(1)之母也。

子发攻秦,绝粮。使人请于王,因归问(2)其母。母问使者曰:“士卒无恙乎?”对曰:“士卒并分菽粒(3)而食之。”又问:“将军无恙乎?”对曰:“将军朝夕刍豢黍粱(4)。”

子发破秦而归,其母闭门而不内(5),使人数(6)之曰:“子不闻越王勾践之伐吴耶?客有献醇酒一器(7)者,王使人注江之上流,使士卒饮其下流,味不及加美(8),而士卒战自五也(9)。异日,有献一囊糗糒(10)者,王又以赐军士分而食之,甘不逾嗌(11),而战自十也。今子为将,士卒并分菽粒而食之,子独朝夕刍豢黍粱,何也?《诗》不云乎:‘好乐无荒,良士休林。’(12)言不失和也。夫使人入于死地,而自康乐于其上,虽有以(13)得胜,非其术也(14)。子非吾子也,无(15)入吾门。”

子发于是谢其母(16),然后内之。

【注释】

(1)子发:楚宣王的将军。《荀子·强国》篇说子发名舍。

(2)问:问候,看望。

(3)菽粒:豆粒。菽:豆类的总称。

(4)刍豢黍粱:肉和粮食。刍豢:刍指牛羊、豢指猪狗,这里泛指家畜。黍粱:代粮食。

(5)内:通“纳”,接纳。

(6)数:数落,指责。本义是列举罪状。

(7)醇酒一器:一坛好酒。醇:酒味浓厚。

(8)味不及加美:味道并没有好出多少。加:更。

(9)战自五也:作战的勇气就一下子增长了五倍。

(10)糗糒(qiùbèi):干粮。

(11)甘不逾嗌:甘美的味道连喉咙都不能达到。言其少。嗌(yì):咽喉。

(12)好乐无荒,良士休休:语出《诗经·唐风·蟋蟀》,意思是良士为乐不可过度,乐而有节制才能安而无祸。无:通“毋”。休休:安闲的样子。

(13)有以:有办法。

(14)非其术也:并不是什么好办法,并不是领兵的方法。

(15)无:通“毋”,不要。

(16)谢其母:谢于其母,向他的母亲认错。

【译文】

楚子发母即楚国将军子发的母亲。

子发带领军队进攻秦国,军队的粮食吃完了。子发派人向楚王要粮食,并要那人顺路回他家替自己看望一下母亲。母亲问去的人说:“兵士还好吗?”那人回答说:“士兵们都按人分发给豆颗吃。”母亲又问:“将军还好吗?”那人回答说:“将军早晚吃的都是肉类和粮食。”

子发攻下秦城回到家里,母亲紧关着门不让进去,并让人转达自己指责子发的话说:“你没听说过越王勾践讨伐吴国的事吗?当时,有人向越王献了一坛好酒,越王就让人把酒倒入江的上流,让士兵们舀下流的水喝。尽管味道没有好出多少,可是士兵们打仗的勇气一下子就增长了五倍。又一日,一个人向越王献了一口袋干粮,越王就又叫人把干粮赏给士兵,每人吃上一点。甜美的味道尽管连喉咙也达不到,可是士兵们打仗的勇气一下子就增长了十倍。现在你作为将军,领兵打仗时,士兵们按人分豆颗吃,你却早晚吃着肉类和粮食。这是什么道理呢?《诗经》里不是说得很清楚:‘有品行的人追求享乐绝不可过度,要不就不会平安无祸。’这讲的就是要上下团结、一心一德的道理。让别人进入死地自己却把康乐建筑在别人的尸骨上;尽管打了胜仗,但究竟不是带兵的正确方法。你不是我的儿子,你不要进我家的门!”

子发在门外承认了过错,他母亲才叫他进了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