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邹孟轲母

五、邹孟轲母

邹孟轲(1)之母也,号孟母。

其舍(2)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3)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4)。”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衒卖(5)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去,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6),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之。及孟子长。学《六艺》(7),卒成大儒之名。

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8),问曰:“学,何所至矣?(9)”孟子曰:“自若也。(10)”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吾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11),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而食,中道废而不为,宁(12)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13),不为窃盗,则为虏役(14)矣。”孟子惧,旦夕求学不息,师事子思(15),遂成天下之名儒。

孟子既娶。将入私室,其妇袒而在内。孟子不悦,遂去不入。妇辞孟母而求去,曰:“妾闻夫妇之道,私室不与焉(16)。今者妾窃堕(17)在室,而夫子见妾勃然不悦,是客妾(18)也。妇人之义,盖不客宿(19)。请归父母!”于是孟母召孟子而谓之曰:“夫礼,将入门,问孰存,所以致敬也;‘将上堂,声必扬(20)’,所以戒人(21)也;‘将入户,视必下(22)’,恐见人过(23)也。今子不察于礼而责礼于人,不亦远乎?”孟子谢(24),遂留其妇。

【注释】

(1)孟轲:即孟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字子舆,鲁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

(2)舍:家。

(3)嬉游:玩耍。

(4)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这里不是我让小孩子住的地方。或“这不是我让小孩子住在这里的原因。”

(5)贾人衒卖:商人沿街叫卖。

(6)俎豆:俎是放肉的几,豆是盛干肉一类食物的器皿,都是古代宴客、朝聘、祭祀用的礼器。

(7)《六艺》:指《诗经》、《书经》、《易经》、《礼经》、《乐经》、《春秋》六部著作。

(8)方绩:正在织布。

(9)学,何所至:你的书读到什么地方了?

(10)自若也:如常,照旧,还是原来那老地方。

(11)廝役:干粗杂活的奴隶,奴仆。此处指织布。廝:通“斯”,此。

(12)宁:怎么,难道,语气副词。

(13)堕于修德:德性修养就半途而废。

(14)虏役:奴仆。

(15)师事子思:拜子思为老师。一般以为孟子师于子思的门人。子思:孔伋,孔子的孙子。

(16)私室不与焉:个人住宅(指夫妻的卧室)不在其中。

(17)墮:通“惰”,休息。

(18)客妾:以妾为客,当外人对待。

(19)不客宿:不与别的男人同宿,即必须与丈夫住在一起。

(20)将上堂,声必扬:语出《礼记·曲礼》。

(21)戒人:使别人觉晓。

(22)将入户,视必下:语出《礼记·曲礼》。

(23)人过:别人的过错。

(24)谢:道歉,认错。

【译文】

邹人孟轲的母亲,人都称孟母。

她的家先住在墓地附近。幼小的孟子就摸仿着玩埋人的一些儿戏,跳掷着哭泣呀,筑坟埋人呀。孟母说:“这里不是我想让孩子住的地方。”于是搬家到集市旁。孟子就又玩起商人叫卖的儿戏。孟母又说:“这里还不是我想让孩子住的地方。”于是就又搬家到学校的旁边。孟子玩耍时才学着模仿大人们宴会、祭祀等一套礼节的做法。孟母说:“这才是我想让孩子住的地方。”就定居下来。到孟子长大之后,学习《六艺》,终于成了大儒学家。

孟子小的时候,未放学而回家,孟母正在织布,问道:“你的书读到哪里了?”孟子毫不经心地回答说:“还是原来那老地方。”孟母一听,立即就用剪刀剪断了那正在织的布。孟子害怕得急忙问母亲为什么要那样做,孟母说:“你上学中途回家,就正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有抱负的人,读书是为了获得功名,发问是为了扩大知识,所以他住在家里就安宁,出门做事就会远离祸害。如果荒废学业,就和我剪断这布一样,那就没有办法逃避祸患了。为什么说和剪布一样呢?你想,女人织布如果中途剪断它,当然不能继续再织,怎能使他的丈夫有穿的、怎能不缺吃的呢?做事半途而废,女的就不会有吃的,男的就不会修成好的德行,不是去当小偷,就是去做仆役了。”孟子从此惊怕,早晚勤学不息,拜子思的门人为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学家。

孟子娶了媳妇之后,一次走进小房,发现妻子袒露着身子。孟子很不高兴,就走出门不再进去。孟子的妻子因此而向孟母辞别,要求回娘家去,说:“我听说,夫妇的一套大礼,小房是不包括在内的。方才我一人在小房休息,可是丈夫见了却勃然大怒,这是把我当外人对待。既然他把我当外人看待,他就不再是我的丈夫。按照做妻子的规程,是不能与别的男人同宿。请准许我回父母身边去吧!”于是孟母把孟子叫来对他说道:“礼节规定说:在进大门之前,先问一声谁在里边;这是用来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呀。‘走上堂屋之前,一定要高声招呼’;这是用来叫别人注意呀。‘在要进内室门的时候,眼睛一定要向下边看’,这是唯恐因别人防备不及而自己看见了别人的隐私呀。现在是你不懂得礼貌,反来责备你妻子没有礼貌,不是错得太远了吗?”孟子认了错,就留下了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