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四、晋弓工妻
弓工(1)妻者,晋繁(2)人女也。
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3)而射,不穿一札(4)。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曰:“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5)乎?羊牛践葭苇,恻然(6)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反饮之以酒。楚庄王臣援(7)其夫人之衣,而绝缨与饮,大乐(8)。此三君者,仁著于天下,卒享其报(9),名垂至今。昔帝尧茅茨不翦(10),采椽不斫(11),土阶三等(12),犹以为为之者劳(13)、居之者逸(14)也。今妾之夫治造此弓,其为之亦劳矣。其杆生于太山之阿(15),一日三覩阴三覩阳(16),傅以燕牛之角(17),缠以荆麋(18)之筋,糊以河鱼之膠(19)。此四者皆天下之妙选(20)也。而君不能以穿一札,是君之不能射也。而反欲杀妾之夫,不亦谬(21)乎?妾闻,射(22)之道,左手如拒石,右手如附(23)枝。右手发之,左手不知,此盖射之道也。”平公以其言为仪(24)而射,穿七札。繁人之夫立得出,而赐金三镒(25)。
【注释】
(1)弓工:造弓的工匠。
(2)繁:地名。《韩诗外传》说是“蔡人之子”。
(3)引工:拉弓。
(4)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
(5)公刘之行:公刘是古代周部族的祖先,相传为后稷之曾孙。《吴越春秋·吴太伯传》:“公刘慈仁,行不履生草,运车以避葭苇。”
(6)恻然:忧伤的样子。
(7)援:牵拉。
(8)《韩诗外传》卷七:楚庄王请大小官员宴饮,忽然殿上烛灭,此时有人趁机悄悄牵拉王后的衣服。王后把那个人的帽带子拽断,请庄王赶快点灯捉拿那个被拽断帽带子的人。庄王却说:“不要这样。”并且立即对所有的人下令说:“不把帽带子拉断,不算喝得痛快。”于是只是喝酒,无法捉拿那个调戏王后的人。
(9)卒享其报:终于得到了好的报答。公刘由于仁慈,成为周部族之祖。秦穆公后来在与晋国军队作战中被偷吃马肉的人救了命。楚庄王后来在与吴国作战中,因那个曾被拽断帽带子的人在身边英勇作战护卫而逃生。
(10)茅茨不翦:苫房的茅草茨条不经剪修。
(11)采椽不斫:用来盖房的粗糙的柞木椽子也不砍斫。采:柞木。
(12)土阶三等:门前的台阶是土做的,只有三层。
(13)为之者劳:建造它的人太辛苦。
(14)逸:舒适,安逸。
(15)阿:山的转弯处,山谷。
(16)一日三覩阴三覩阳:言反复在山上挑选。覩:同“睹”。阴:山的北边,阳:山的南边。
(17)傅以燕牛之角:用燕地的牛角装饰它。
(18)荆麋:荆地的麋鹿。
(19)河鱼之膠:黄河中的鱼做成的鱼膠。膠:用鱼鳔做成的粘膠。
(20)天下之妙选:选的是天下最好的东西。燕牛角好看,荆麋筋细,河鱼膠粘性大。
(21)谬:悖谬,荒唐。
(22)射:射箭。
(23)附:通“拊”,扳折。
(24)仪:准则。
(25)镒:重量单位名,二十两为一镒,一说二十四两为一镒。
【译文】
造弓的工匠的妻子,是晋国繁地的一户人家的女子。
晋平公让这位工匠制造弓箭,造了三年才造成。平公拉开弓射箭,穿不透一页铠甲。平公生气得很,将要杀掉造弓的工匠。工匠的妻子请求见一见国君,说:“我是繁地人家的女儿、造弓的工匠的妻子,希望能拜见国君!”平公接见了她。工匠的妻子说:“国君听说过从前那公刘的操行吗?公刘是古时周部族的祖先,行车时羊牛践踏了芦苇,他就为老百姓而忧伤。恩泽延伸到草木,难道还愿意杀害无辜的人吗?秦穆公时,有人偷盗了穆公的骏马并且杀掉吃了马肉,穆公不仅不责怪,反而叫盗马肉的人饮他的酒。楚庄王时,有个臣子趁宴会灯灭而去牵拉庄王夫人的衣裙,夫人把那人的帽带子拽断作为记号,叫庄王立即捉拿。庄王却叫所有的人都拽断了帽带,和他们照常继续饮酒,尽情欢乐。这三个君王,仁爱的心肠著称天下,最后都得了好的报答,英名一直留传到今天。从前,帝尧住的房子,屋顶上苫的茅草茨条不加剪修,用的柞木做椽子不加砍削,门前是土做的台阶,也只有三层。这样,实在够简朴了,但帝尧仍旧认为修造的百姓太劳苦、自己住下太安逸。现在我的丈夫为你制造这把弓,他制作它也很辛劳呀。弓的杆木长在泰山的转弯处,多次细心挑选才采伐回家,然后用燕地的牛角装饰它,用荆地麋鹿的筋缠绕它,用黄河中的鱼胶胶着它。这四种东西都是天下最好的东西。国君用起弓来,却穿不透一页铠甲,这说明国君是不会射箭的,却反而要杀害我的丈夫,不是太荒唐了吗?我听说:射箭的方法是,左手好像在用力抵抗着一块快要落下的巨石,右手好像在扳折粗大的树枝一般,右手的箭发出后,左手要一点感觉也没有。这才是射箭的方法。”平公用她的话作为法则再次发射,一下子就射透了七页铠甲。她的丈夫立即就被释放,而且还赏赐给他六十两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