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殷纣妲己

四十七、殷纣妲己

妲己者,殷纣之妃也。嬖幸(1)于纣。

纣才力过人,手格(2)猛兽,智足以距谏(3),辩足以饰非(4)。矜人臣以能(5),高天下以声。以为人皆出己之下。好酒淫乐,不离妲己。妲己之所誉,贵之;妲己之所憎,诛之。作新淫之声、北鄙之舞(6)、靡靡之乐(7)。收珍物积之于后宫,谀臣(8)群女咸(9)获所欲。积糟为邱(10),流酒为池,悬肉为林。使人裸形,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妲己好之,百姓怨望(11)。诸侯有畔(12)者,纣乃为炮烙之法(13),膏铜柱(14),加之炭,令有罪者行其上,辄堕炭中。妲己乃笑。比干(15)谏曰:“不修(16)先王之典法而用妇言,祸至无日!”纣怒以为妖言。妲己曰:“吾闻圣人之心有七窍(17)。”于是剖心而观之。囚箕子(18),微子(19)去之。

武王遂受命(20)兴师伐纣。战于牧野(21),纣师(22)倒戈。纣乃登廪台(23),衣宝玉衣而自杀。于是武王遂致(24)天之罚,斩妲己,头悬于小白旗,以为亡纣者是(25)女也。

【注释】

(1)嬖幸:宠爱。

(2)格:搏斗。

(3)距谏:拒谏。距:通“拒”。

(4)辩足以饰非:很有诡辩伎俩,用诡辩可以掩饰自己的过错。

(5)矜人臣以能:凭借自以为是的本领傲慢臣僚。矜(jīn):骄傲。

(6)北鄙之舞:北方边远地区的舞。鄙:偏僻。

(7)靡靡之乐:下流淫秽的音乐。

(8)谀臣:谄媚的臣子。

(9)咸:都。

(10)积糟为邱:酒糟子堆积得像山一样高大。邱:通“丘”。

(11)怨望:怨恨。

(12)畔:通“叛”。

(13)炮烙之法:纣所用的酷刑。先在铜柱上抹上油,用炭火烧热铜柱,令人爬行柱上,即掉在炭火上烧死。烙:烧灼。

(14)膏铜柱:在铜柱上抹上油。膏:油脂。

(15)比干:殷纣王的叔父。

(16)修:学习,精通。

(17)七窍:七个洞穴。

(18)箕子:殷纣王的叔父,封国于箕,故称箕子。纣暴虐,箕子谏不听,乃披发佯狂为奴,被纣所囚。

(19)微子:纣王的庶兄,名启。因多次进谏,纣王不听,于是离去。微子和比干、箕子共为殷商三贤。

(20)受命:指受上天之命。

(21)牧野:地名,在今河南淇县南。

(22)纣师:商朝的军队。

(23)廪台:《史记》说是“鹿台”。《史记·殷本纪》:“纣走,入鹿台,衣其宝玉衣,赴火而死。”

(24)致:表达,施行。

(25)是:这。“亡纣者是女”之论未必公正,亡纣者首先还是纣自己。

【译文】

妲己是殷纣王的妃子,受到纣王的的宠爱。

纣的才能和力气都超过了普通的人。空手能与猛兽搏斗,智慧足够用来拒绝进谏,口才足够用来粉饰过错。凭借自以为是的智能对臣子们傲慢,看不起所有的人,认为没有谁能超过自己。喜爱饮酒淫乐,身不离妲己一步。妲己称赞的人,他就重用;妲己憎恨的人,他就处死。制作了新的淫乐的乐曲。跳起北方边远地区的舞蹈,都是些靡靡之音,收藏珍贵的器物贮存在后宫,谄媚他的臣子和宫女们都随心所欲地去享乐。酒糟子堆得如同大山,用池子装酒,挂着的肉多得像树林。命令人们赤身裸体在酒池肉林中互相追赶,整夜饮酒作乐。妲己对这些当然很喜欢,百姓们怨恨极了。诸侯中有人反对他,他就用炮烙的刑法惩治,在铜柱子抹上油脂,下边生起炭火,叫所谓的罪人在铜柱上爬行,人就掉在炭火中烧死。妲己看着却高兴得大笑。纣的叔父比干劝谏说:“不按照先王的法律办事,却听任妇女的话,患祸必在眼前!”纣生气异常,反以为是妖言。妲己说:“我听说聪明人的心有七个洞孔。”纣就下令割开比干的心看看究竟是不是七个洞孔。囚禁了他的叔父箕子,他的同父异母的哥哥微子也被迫离他而去。

周武王就顺从天意、民心,带领军队讨伐纣。在牧野地方交战,纣的军队倒转矛头也一起讨伐他。纣只得登上鹿台,穿起他的宝玉衣服而自杀。于是武王就代表上天进行惩罚,杀了妲己,把她的头悬挂在小白旗上,表示使殷纣灭亡的是妲己这个坏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