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晋伯宗妻
晋伯宗妻,晋大夫伯宗之妻也。
伯宗贤,而好以直辩凌人(1)。每朝(2),其妻常戒(3)之曰:“盗憎主人,民恶其上(4)。有爱好人者,必有憎妒人者。夫子好直言,枉者(5)恶之,祸必及身矣。”
伯宗不听,朝(6)而以喜色归。其妻曰:“子貌有喜色,何也?”伯宗曰:“吾言于朝,诸大夫皆谓我知似阳子(7)。”妻曰:“实谷不华(8),至言不饰(9)。今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是以(10)祸及其身。子何喜焉?”伯宗曰:“吾欲饮诸大夫酒(11)而与之语,尔试听之。”其妻曰:“诺。”于是为大会(12),与诸大夫饮。既饮,而问妻曰:“何若(13)?”对曰:“诸大夫莫子若(14)也。然而民之不能戴其上(15)久矣,难必及子。子之性,固(16)不可易也。且国家多贰(17),其危可立待也。子何不预结贤大夫,以托州犁焉(18)。”伯宗曰:“诺。”乃得毕羊(19)而交之。
及栾不忌之难(20),三郤(21)害伯宗,谮而杀之(22)。毕羊乃送州犁於荆(23),遂得免焉。
【注释】
(1)凌人:冒犯别人。
(2)朝:上朝。
(3)戒:告诫,提醒。
(4)盗憎主人,民恶其上:强盗憎恨主人(因物主比他富有),百姓厌恶当官的。“恶”字原本作“爱”,据上下文意改为“恶”。
(5)枉者:不正直的人。
(6)朝:罢朝,上朝结束。
(7)知似阳子:聪明得像阳子处父。知,通“智”。阳子处父是春秋时晋国的太傅(辅佐国君的官),因华而不实被杀。
(8)实谷不华:结满果实的谷物就没有花。
(9)至言不饰:真理就没有花言巧语的粉饰。
(10)是以:因此。
(11)饮诸大夫酒:给诸大夫酒喝。
(12)为大会:组织了宴会。
(13)何若:若何,怎么样。
(14)莫子若:莫若子,没有人比得上你。
(15)戴其上:拥戴管理他们的官员。
(16)固:本来、确实。
(17)国家多贰:国家多变故,常发生意外的事。
(18)托州犁焉:把州犁委托给他们保护。州犁是伯宗的儿子。
(19)毕羊:晋国的士。
(20)栾不忌之难:栾不忌遇难。栾不忌:晋大夫,与伯宗相友好,被三郤(见下注)所害。
(21)三郤:即晋国大夫郤犨、郤至、郤锜。
(22)谮而杀之:说伯宗的坏话而杀害了伯宗。《左传·成公十五年》所记为:“晋三郤害伯宗,谮而杀之,及栾弗忌。”
(23)荆:即楚。州犁到楚后任楚太宰(主管王家内外事务的官)。
【译文】
晋伯宗妻,即晋国大夫伯宗的妻子。
伯宗很有才华和修养,但喜欢以直言辩驳冒犯他人。每次上朝前,他的妻子就提醒他说:“强盗憎恨主人,百姓厌恶当官的。一个人如有过分的爱好,必然就有憎恶嫉妒他的人。你好爱直言,不正直的人,就憎恶你。如不注意,灾祸必定要临头了!”
伯宗不听,上朝后高高兴兴地回家。他的妻子问:“你脸上露出高兴的样子,为什么呢?”伯宗回答说:“我在上朝时说了一番话,各位大夫都夸奖说我的智慧如同阳子处父一样。”妻子说:“结满果实的谷物就没有花,真理就不必用花言巧语去粉饰。那阳子处父能说会道而腹内空虚,善于言谈而缺乏谋略。所以才遭到祸殃。你怎么还以自己像他而高兴呢?”伯宗说:“我想请那些大夫喝一场酒,在酒席宴上和他们交谈,你不妨听听,看我的本领怎么样。”妻子说:“行。”于是组织了酒宴,请各位大夫赴宴。宴会结束,伯宗问妻子说:“怎么样?”妻子回答说:“那些大夫的确没有能比得上你的。虽说这样,可是老百姓不拥护管理他们的官员日子已很久了,灾难必定要降到你头上。你的禀性已不能改了。再说,国家经常发生难以预料的事情,那危险的时势很快就要来临了。你为什么不去提早结交有修养的大夫,以便把咱们的儿子州犁委托给他保护呢?”伯宗说:“行。”于是就和毕羊交好起来。
果然到了栾不忌遇难时,晋大夫郤犨、郤至、郤锜三人就迫害伯宗,在国君跟前大讲伯宗的坏话,以致伯宗被杀害。毕羊便护送州犁逃到楚国,才免于一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