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自己,防止对方借助于归属感实现对你的操纵
保护自己,防止对方借助于归属感实现对你的操纵
截至目前,我们一直提倡建立明确的归属感。但是,你与对方的归属感越可靠,你的直觉情绪越不可能让你拒绝他们所提出的要求,这很可能会将你置于容易受伤的位置。
明智的决定离不开清晰思维和直觉情绪。思维和情绪会带来令人耳目一新的想法,也可以发挥优秀扫描设备的功效,筛除糟糕的想法并找出最佳方案。在付诸实践之前,再次用自己的思维和直觉情绪衡量事态。
动动脑子,检查议案细节
坚不可摧的归属感可能导致我们做糟糕的决定:同事可能利用同僚压力迫使我们做某些事情;青少年则可能借此向朋友施加压力,使他们学会喝酒或者抽烟。
“这里的每一个人都在抽烟,抽一根吧!”
类似的,你的谈判对象也可能利用他们和你方之间的归属感向你施压,引导你答应签署某个合同。
“作为你的老朋友以及同事,我没有跟你提过任何要求。但是,今天算我求你了,一定得答应我。”
你能感受到其中的情感压力。当然,对方所建议的事情可能并不坏。事实上,该提议对你而言可能非常不错。但是,在完全依赖你的人际联系以及情绪归属感做决定之前,请稍做停顿。用你的头脑冷静分析利害关系。实际上,为了应对被施压的情况,你要记住(或者准备)这么一两句话以备不时之需:
“我不会认真履行那些被迫答应下来的承诺。但是,既然你问我,那我将以客观的态度重新审视这个问题,明天早上再来回答你的问题。”
做糟糕的决定不仅对你而言毫无益处,而且对方也很难从中受益。如果你在卖家的误导下买了一辆并不能满足你们家庭用车需求的小轿车,作为买家的你很可能感到后悔。小轿车并没有像你所期望的那般实用。你可能对自己被诱骗购入那辆车而恼火不已。对卖家而言,情况并不见得有多美好。卖家可能丢掉了未来生意,因为你将会与他人分享你的后悔之情,卖家的名声也会因此而变得更不好。
在做任何决定之前,用你的理智思维考虑全盘。如果打算买一辆新车,你应当先找出并查看你所喜欢型号的基本信息:《消费者报告》是如何评价它们的安全性、油耗、耐用性以及质保条款的?网上对不同型号的报价是多少?什么才是你的BATNA(达成谈判协议的最佳替代方案)?如果未能与该卖家达成一致,你将怎么办?你将以何种价位购买何种小轿车?等待数周,完成小轿车购买需要多少成本?
用直觉情绪,做明智判断
没必要过分怀疑你的交流对象。事实上,对他人的高度怀疑极有可能降低归属感所能带来的谈判力。然而,你的确希望能够保护自己。在做重要决定之前,不应该仅仅依赖于你的理智,还需要将情感因素考虑在内。
无论决定来自何处——朋友、广告或者电视商业文案——你的直觉感受能够为你的决定提供大量有益信息。无论你正在考虑购买新车、换新工作、炒某人鱿鱼,或者接手新工作,这种说法都很有可能是正确的。在做重要决定的时候,了解自身的感受,你可以受益颇丰。咨询他人可能很有裨益,但是你也可以通过反问自己的内心感受进一步了解情况。放轻松一些,慢慢来,逐个考虑如下所列的各种问题:
•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我感觉如何?[害怕?高兴?充满信心?(长时间的停顿)感觉你的情绪。]
•如果我表示无法接受,我明天早上会有何种感受?[如释重负?大失所望?失落?(长时间的停顿)闭上眼睛,检视直觉。]
•如果我马上表示答应,我明天早上会感觉如何?(这样的决定感受是否正确?为什么?)
将头脑当中的想法与直觉所感受到信息相区别非常重要,但是这种区别并非我们的语言所体现的那样清晰。例如,如果你推判如果这样做你的感觉并不好,这仅仅是在照顾自己的个人情绪反应,还是在照顾朋友或者同事的重要意见?你与对方的归属感越紧密,你会更有可能遭遇风险,即你自己所将采取行动的感受(如你可能穿哪件衣服)并非自己内部情绪的反应、本能或者直觉,而很可能是你对自己的结盟对象感受的主观反映。在你检视自己的直觉或者本能、了解某个决定可能对你造成的影响大小的时候,你得特别小心,不要误将其他人的感受视为自己的感受。头脑与直觉并用,你可以有效保护自己,不会因为归属感而被对方所利用。与此同时,也能提高所做决定的质量。
本章小结
强化归属感可以使得双方的合作变得容易和高产。归属感有两个主要特征:
结构性联接。指的是均处于某个相同组织团体所带来的相互联系。你可以通过找出你们之间的共同之处或者建立信任联系,强化结构性联接。
个人联接。指的是将你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的人际距离。通过对个人问题的讨论,可以缩短你们之间的人际距离。但是,也必须确保给予对方充足的自由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