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部用药的方法
2025年08月10日
四、眼部用药的方法
(一)局部滴眼
滴眼液的频点,可以有效地替代结膜下注射达到前房的有效药物浓度。如:滴眼液点眼每5分钟一次,点5~6次为一组,每天点4组。
滴用眼药后为增加药效,应轻轻闭合双眼5分钟。滴用两种药物的间隔不少于5分钟。滴眼药时为减少经泪道和鼻黏膜的吸收,应压迫泪囊区。
(二)结膜下注射
结膜下注射是治疗眼前节疾病最为有效的方法。结膜下注射对于房水获得高浓度抗生素非常有效。
(三)球周及球后注射
这种方法药物更接近巩膜,适于巩膜炎、视神经炎等治疗。但应注意选择钝性针头,以防止一次性锋利的针头刺穿眼球。
(四)玻璃体注射
玻璃体注药进针的位置在睫状体扁平部(角膜缘后3~4mm),应注意先在巩膜内斜行进针约1mm再垂直刺入玻璃体腔,这样可以防止拔针时药液溢出。玻璃体注药后应注意眼压和检查患者视力变化。
玻璃体注药治疗眼内炎的药量取决于药物对视网膜的毒性、玻璃体状态(有无玻璃体)和眼球容积。耐受剂量的药物有效浓度可持续1~4天,所以常常不需要反复注射。若需要再次注射同一药物,至少观察48小时后再进行。对于抗真菌药物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