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一、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

AMD,旧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主要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对感光细胞外节盘膜吞噬消化能力下降,使未被完全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浆中,并向细胞外排出,沉积于Bruch膜,形成玻璃膜疣(drusen)。由于Bruch膜断裂,脉络膜毛细血管通过破裂的Bruch膜进入RPE下及视网膜神经上皮下,导致脉络膜新生血管形成(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AMD大多发生于45岁以上,其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是当前老年人致盲的重要眼病。

AMD分为干性与湿性两型。干性AMD双眼常同期发病且同步发展,本型的特点为进行性RPE萎缩;湿性AMD的特点是RPE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从而引起一系列渗出、出血、瘢痕改变。

目前治疗AMD的药物主要包括两类,即抗氧化剂和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制剂。抗氧化剂可防止自由基对细胞的损害,保护视细胞,起到视网膜组织营养剂的作用,使用方法为口服,主要包括维生素C(vitamin C)、维生素E(vitamin E)和β-胡萝卜素(beta carotene)等;抗VEGF制剂可抑制CNV的形成,使用方法为玻璃体腔内注射。

(一)维生素C片

1.剂型规格:片剂0.1g。

2.用途: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干性AMD。

3.用法用量:每日0.1~0.5g口服。

4.不良反应:①长期服用每日2~3g可引起停药后坏血病,故宜逐渐减量停药;②长期应用大量维生素C可引起尿酸盐、半胱氨酸盐或草酸盐结石。③过量服用(每日用量1g以上)可引起腹泻、皮肤红而亮、头痛、尿频(每日用量600mg以上)、恶心呕吐、胃痉挛。

5.药物代谢:口服维生素C通常在小肠上方(十二指肠和空肠上部)被吸收,而仅有少量被胃吸收,同时口中的黏膜也吸收少许。从小肠上方被吸收的维生素C,经由门静脉、肝静脉输送至血液中,并转移至身体各部分的组织。维生素C最后的代谢物是由尿液排出。

6.药物相互作用:①口服大剂量维生素C可干扰抗凝药的抗凝效果;②与巴比妥或扑米酮等合用,可促使维生素C的排泄增加;③纤维素磷酸钠可促使维生素C代谢为草酸盐;④长期或大量应用维生素C时,能干扰双硫仑对乙醇的作用;⑤水杨酸类能增加维生素C的排泄;⑥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

7.注意事项:①不宜长期过量服用本品,否则突然停药有可能出现坏血病症状。②本品可通过胎盘并分泌入乳汁。孕妇服用过量时,可诱发新生儿产生坏血病。③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二)维生素E

1.剂型规格:片剂5mg;片剂10mg。

2.用途:主要用于辅助治疗干性AMD。

3.用法用量:成人每次10~100mg,每日2~3次。

4.不良反应:长期过量服用可引起恶心、呕吐、眩晕、头痛、视力模糊、皮肤皲裂、唇炎、口角炎、腹泻、乳腺肿大、乏力。

5.药物代谢:维生素E在胆酸、胰液和脂肪存在时,在脂酶的作用下以混合微粒,在小肠上部经非饱和的被动弥散方式被肠上皮细胞吸收。各种形式的维生素E被吸收后大多由乳糜微粒携带经淋巴系统到达肝脏。代谢产物经胆汁或尿液排泄。

6.药物相互作用:①本品可促进维生素A的吸收、利用与贮存;②降低或影响脂肪吸收的药物,如考来烯胺、新霉素以及硫糖铝等,可干扰本品的吸收,不宜同服;③口服避孕药可以加速维生素E代谢,导致维生素E缺乏;④雌激素与本品并用时,如用量大、疗程长,可诱发血栓性静脉炎;⑤本品应避免与双香豆素及其衍生物同用。以防止低凝血酶原血症发生。

7.注意事项:①由于维生素K缺乏而引起低凝血酶原血症患者慎用;②缺铁性贫血患者慎用。

(三)β-胡萝卜素胶囊

1.剂型规格:片剂300mg。

2.用途:辅助治疗干性AMD。

3.用法用量:每日1~2粒。

4.不良反应:无相关报道。

5.药物代谢: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7.注意事项:本品为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物治疗作用。

(四)雷珠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Lucentis)

1.剂型规格:5%注射液0.2mL∶10mg。

2.用途:用于治疗湿性(新生血管性)AMD。

3.用法用量: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剂量为每次0.5mg(相当于0.05mL的注射量)。

4.不良反应:在接受本品治疗的患者观察到的其他严重眼部不良事件包括眼内炎症与眼内压升高,以下严重不良事件与注射操作有关:眼内炎、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撕裂和医源性外伤性白内障。

5.药物代谢:AMD患者每月接受本品玻璃体内注射后,本品的血清浓度通常较低,血清浓度峰值(Cmax)一般低于可50%抑制VEGF的浓度。本品在玻璃体腔内的平均消除半衰期约为9天。在肾功能受损患者中,本品清除率的下降无临床显著意义,因此不需要进行剂量调整。尚无有关本品在肝功能损害患者中药代动力学的正式研究。

6.药物相互作用:目前尚未进行正式的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7.注意事项:①玻璃体内使用雷珠单抗后,存在潜在的动脉血栓栓塞事件的风险;②本品不得与其他抗VEGF药物同时使用(全身或局部使用)。

(五)康柏西普(Conbercept)(商品名朗沐)

1.剂型规格:1%注射液0.2mL∶2mg。

2.用途:用于治疗湿性AMD。

3.用法用量:本品经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推荐给药方案为:初始3个月,每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0.5 mg/眼/次(相当于0.05mL的注射量),之后每3个月玻璃体腔内给药1次。

4.不良反应:注射部位出血、结膜充血和眼内压增高,这3种不良反应均由玻璃体腔内注射引起,且程度较轻,大多数无须治疗即可恢复。其他的不良反应包括结膜炎、玻璃体混浊、视觉灵敏度减退、前房性闪光、眼炎症、白内障和角膜上皮缺损等,极少数患者出现虹膜睫状体炎、虹膜炎、葡萄膜炎、视网膜破裂、眼充血、眼痛、眼内炎等偶发的不良反应。

5.药物代谢: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相互作用: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7.注意事项:暂无。

(六)曲安奈德(Triamcinolone acetonide,TA)

1.剂型规格:4%注射液2mL∶80mg。

2.用途:用于治疗湿性AMD。

3.用法用量:本品经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剂量为4mg即0.1mL。

4.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眼内压升高和白内障,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眼球突出、结膜下出血、视网膜脱离、眼内炎、青光眼、视力下降等。

5.药物代谢:单眼注射TA 4mg后一个月内房水浓度可以达到2151~7202ng/mL,药物半衰期为76~635小时。

6.药物相互作用:用药期间不要接种疫苗。

7.注意事项:本品易引起眼内压升高和发生白内障,注意监测。

(七)哌加他尼钠(Pegaptanib sodium)(商品名Macugen)

1.剂型规格:0.3%注射液90µL∶0.3mg。

2.用途:湿性AMD。

3.用法用量:本品经玻璃体腔内注射给药,剂量为0.3mg。

4.不良反应:眼压升高、RPE撕裂、眼内炎、晶体损伤、视网膜脱离、过敏反应及其他。

5.药物代谢:在人类,单眼玻璃体腔内注射3mg后1~4天内血浆浓度达到峰值为80ng/mL,其代谢产物经尿液排出。

6.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7.注意事项:①本品注射后会在30分钟内引起眼压升高,需监测;②在孕妇中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需慎用;③本品在儿童中使用的安全性尚不明确,需慎用;④本品是否会随乳汁分泌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