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角膜和晶状体的全身用药

一、影响角膜和晶状体的全身用药

角膜位于眼球最前端,与巩膜一起构成眼球最外层的纤维膜,在维持眼球的形态、保护眼球内容物、感知外界刺激、参与屈光等作用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晶状体是一个透明的双凸透镜,其与房水、玻璃体及角膜一并构成眼的屈光系统,其中角膜和晶状体因其屈光力大而成为眼球最重要的屈光介质。某些全身用药影响着角膜及晶状体的透明性、颜色及形态,从而引起明显的视力障碍。

(一)氯喹(Chloroquine)

1.剂型规格:片剂0.25g;6%注射液2mL∶125mg。

2.用途:用于治疗对氯喹敏感的恶性疟、间日疟及三日疟。并可用于疟疾症状的抑制性预防。也可用于治疗肠外阿米巴病、结缔组织病、光敏感性疾病(如日晒红斑)等。

3.用法用量

(1)疟疾,口服首剂1g,第二天、第三天各0.75g。

(2)类风湿关节炎,每日0.25~0.5g,需服用6周至6个月才能达到最大的疗效,可作为水杨酸制剂及递减肾上腺皮质激素时的辅助药物。

4.眼部不良反应:硫酸羟氯喹片经口服后在眼、肾、肝、肺等器官广泛分布。因氯喹可由泪腺分泌,并由角膜吸收,在角膜上出现弥漫性白色颗粒,角膜可出现一过性水肿、点状至线状混浊、角膜敏感度降低。角膜沉着早在开始治疗后3周出现,大多停药后可消失。服用本品应进行初次(基线)以及定期(每3个月1次)的眼科检查(包括视敏度、裂隙灯、检眼镜以及视野检查)。如果视敏度、视野或视网膜黄斑区出现任何异常的迹象或出现任何视觉症状,应当立即停药,并密切观察其可能的进展。即使在停止治疗之后,视网膜改变及视觉障碍仍可能进展。

(二)奋乃静(Perphenazine)

1.剂型规格:片剂2mg;片剂4mg。

2.用途:对幻觉、妄想、焦虑、紧张、激动等精神症状有效,可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障碍。还可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呕吐或顽固性呃逆。

3.用法用量

用于精神分裂症:从小剂量开始,每次2~4mg,每日2~3次。以后每隔1~2日增加6mg,逐渐增至常用量每日20~60mg。维持剂量为每日10~20mg。

用于呕吐或焦虑:每次2~4mg,每日2~3次。

4.眼部不良反应:眼动危象、晶体混浊、视物模糊、青光眼和角膜混浊都曾见报道。由于吩噻嗪类衍生物具有更高的亲脂性,渗透常数也很高,奋乃静进入晶体后仅在晶体的周边皮质内分布,能够明显抑制磷酸二酯酶的活性,通过使钙调蛋白依赖的钙-ATP酶失活,使晶体内部钙离子水平增加,晶体蛋白聚合,最终导致白内障的发生。吩噻嗪类衍生物(氯丙嗪,硫利达嗪)也有很高的白内障治病率。这类药物用药后可导致前囊下瞳孔区皮质发生细小的,灰白色或棕黄色的颗粒性混浊,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混浊逐渐发展为前极性白内障。

(三)白消安(Busulfan)

1.剂型规格:片剂2mg。

2.用途:主要适用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慢性期。也可用于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

3.用法用量:成人常用量,每日总量4~6mg/m2,每日1次。

4.眼部不良反应:用药后可导致后囊下白内障,表现为分散的点状混浊,或者彩色闪耀的后囊下皮质混浊。动物实验认为该白内障的发病机制可能为药物干扰了晶体上皮细胞代谢中核酸产物的生成。

(四)枸橼酸他莫昔芬(Tamoxifen Citrate)

1.剂型规格:片剂10mg。

2.用途:治疗女性复发转移乳腺癌。乳腺癌手术后转移的辅助治疗。

3.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0mg,每日2次。

4.眼部不良反应:长时间(17个月以上)大量使用可出现视网膜病或角膜混浊,65名乳腺癌的患者口服他莫昔芬(20mg/d)后随诊30个月。8名(12%)的患者发生了眼部并发症,7名患者为角膜病变,表现为上皮下沉着物,旋涡样或线性混浊。3名患者伴发了双侧色素性的视网膜病变,从而终止了治疗。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药物累积剂量更大,治疗时间更长。角膜病变在停药后,通常可以恢复。

(五)盐酸厄洛替尼片(Erlotinib Hydrochloride,也称特罗凯)

1.剂型规格:片剂25mg;片剂100mg;片剂150mg。

2.用途:厄洛替尼可用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化疗方案失败的局部晚期或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三线治疗。

3.用法用量:单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的推荐剂量为150mg/d。

4.眼部不良反应:厄洛替尼能抑制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相关的细胞内酪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来自800多例至少接受一剂150mg厄洛替尼单药治疗的患者,以及300多例接受厄洛替尼100mg或150mg联合治疗的患者研究中发现:角膜炎在厄洛替尼的临床试验中经常发生(发生率≥10%)。结膜炎在胰腺癌的试验中经常发生(发生率≥10%)。

(六)阿糖胞苷(Cytarabine)

1.剂型规格:10%注射液1mL∶100mg;10%注射液10mL∶1g。

2.用途:阿糖胞苷可以单用或联合其他化疗药物,适用于白血病的诱导缓解,尤其适用于成人或儿童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阿糖胞苷也可用于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及红白血病的诱导缓解,也可用于脑膜白血病及其他脑膜恶性肿瘤的治疗和维持治疗。

3.用法用量:阿糖胞苷可用于各种肠外途径给药,如皮下或静脉输注,可推注,可持续静脉滴注,也可做鞘内注射。单药用于成人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诱导缓解:阿糖胞苷200mg/(m2·d),持续静脉输注24小时以上,连用5天(120小时),总剂量为1g/m2,每2周为一疗程,根据血液学反应来调整剂量。

4.眼部不良反应:阿糖胞苷为作用于细胞S增殖期的嘧啶类抗代谢药物,通过抑制细胞DNA的合成,干扰细胞的增殖。对生长旺盛的细胞影响最大,因此,对角膜上皮存在毒性,尽管其作为滴眼液用于抗病毒药物的辅助用药。高剂量的阿糖胞苷(2.0~3.0g/m2,每12小时1次,重复12次)可引起结膜炎和可逆性的角膜毒性(点状角膜炎,角膜上皮微囊泡)。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药物干扰上皮细胞DNA合成,尤其是分裂旺盛的基底层上皮细胞变性,导致了上皮微囊泡。静脉注射阿糖胞苷,药物可经血-房水屏障进入房水和泪液,导致眼痛、流泪、异物感、畏光及视物模糊,眼部毒性反应与用药剂量和时间正相关。

(七)盐酸胺碘酮胶囊(Amiodarone Hydrochloride)

1.剂型规格:胶囊剂0.2g。

2.用途:口服适用于危及生命的阵发室性心动过速及室颤的预防,也可用于其他药物无效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心房扑动、心房颤动,包括合并预激综合征者及持续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电转复后的维持治疗。

3.用法用量: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每日0.4~0.6g,分2~3次服。治疗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每日0.6~1.2g,分3次服。

4.眼部不良反应:服药3个月以上者在角膜中基底层下1/3有黄棕色色素沉着,与疗程及剂量有关,随访13个月后,100%的患者均发生角膜色素沉着。儿童发生较少。这种沉着物偶可影响视力,但无永久性损害。少数人可有光晕,极少因眼部副作用停药。

(八)阿维A胶囊(Acitretin Capsules)

1.剂型规格:胶囊剂10mg。

2.用途:严重银屑病,严重角质异常性疾病。

3.用法用量:阿维A的剂量应当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每日25mg~50mg服用6~8周常可获得理想疗效。

4.眼部不良反应:具有调节表皮细胞分化和增殖等作用,最多见的不良反应为黏膜和移行上皮可发生干燥或发生炎症性损害。眼部症状(干眼症、结膜炎)和对角膜眼镜片的不耐受,角膜溃疡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