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抗病毒药物

三、抗病毒药物

选择性抗病毒药物:只作用于被病毒感染的宿主细胞,病毒特异性胸腺苷激酶,毒性低,可全身应用。

非选择性抗病毒药物:同时作用于病毒和宿主细胞,竞争性地抑制DNA和DNA合成酶,抑制病毒的复制,毒性大,仅供局部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疱疹病毒感染,其毒性反应主要是浅层点状角膜炎、滤泡性结膜炎、结膜瘢痕、泪小点封闭等。

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体内和体外的实验表明对RNA和DNA病毒都有活性,可抑制多种RNA和DNA病毒。同时也抑制细胞DNA合成,有一定毒性,选择性较差。

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对RNA病毒和DNA病毒都有作用。此外对细胞内寄生的衣原体与原虫也有作用。对牛痘病毒、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以及沙眼衣原体均有明显抑制作用。

羟苄唑为第二代头孢菌素,抗微小RNA病毒药。能选择性抑制被感染细胞的微小RNA病毒聚合酶。抑制人类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脊髓灰质炎病毒。抗菌谱是对革兰阴性菌作用强,还对一些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一)阿昔洛韦(Acyclovir)

(1)剂型规格:0.1%滴眼液8mL∶8mg。3%眼膏2.5g∶75mg。

(2)用途: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②预防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角膜移植术后复发。

(3)用法用量:每次1~2滴,每小时1次。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滴眼液和眼膏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本品滴眼后一般耐受性良好,可引起的不良反应有灼烧刺激感、结膜充血、浅点状角膜病变、滤泡性结膜炎、眼睑过敏和泪点阻塞等,一般发生率较低。

(5)药物代谢:阿昔洛韦具有良好的眼内通透性,0.1%阿昔洛韦滴眼液滴眼30分钟后,角膜药物浓度30.94µg/mL,房水药物浓度6.39µg/mL,点眼后6小时角膜药物浓度12.35µg/mL,房水药物浓度0.15µg/mL。在体内可转化为无活性物质。

(6)药物相互作用:本品与丙磺舒竞争性抑制有机酸分泌,合并用丙磺舒可使本品的排泄减慢,半衰期延长,体内药物量蓄积。

(7)注意事项

①本品水溶性差,在寒冷气候下易析出结晶,用时需使之溶解。

②对本品过敏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禁用。

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及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二)更昔洛韦(Ganciclovir)

(1)剂型规格:0.15%眼用凝胶5g∶7.5mg。0.1%滴眼液8mL∶8mg。2%注射液5mL∶0.1g。

(2)用途: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1)滴眼剂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2)玻璃腔注射治疗免疫功能缺陷者(包括艾滋病患者)发生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3)用法用量:眼用凝胶每次1滴,每日4次,疗程3周。滴眼液每次2滴,每2小时1次,每日给药7~8次。眼膏每日4~6次,每次5~6mm(含更昔洛韦0.25~0.3mg)。玻璃腔注射200µg(0.1mL)。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无明显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滴眼剂治疗中可能发生短暂的眼痒、灼热感,针刺感及轻微视力模糊,但很快消失,不影响治疗。偶见白细胞下降。玻璃体腔注射常见细菌性眼内炎,视网膜脱离,轻度结膜瘢痕,巩膜硬结或异质感。

(5)药物代谢:文献报道了0.15%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在健康志愿者眼部应用的药代动力学及安全性评价结果。按双盲、随机、交叉方式进行试验,志愿者每日点药5次,连用7天,第7天时测血中药物浓度。结果表明,血浆最低药物浓度:(11.5±3.7)µg/mL。玻璃体腔注射400µg,半衰期8小时后玻璃体内浓度仍超过抗CMV的ID50。

对6名志愿者双眼使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每间隔3小时用药1次,每日4次,取泪液测药物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泪液中药物浓度为0.92~6.86µg/mL,均高出对HSV-Ⅰ的半数抑制浓度(平均ED50:0.23µg/mL)。表明泪液中浓度为有效治疗浓度。

(6)药物相互作用:因未进行相关研究,本品与其他眼药的相互作用尚不明确。当更昔洛韦口服给药时,药物相互作用为:

去羟肌苷:在口服本品前2小时或同时服用去羟肌苷,可使去羟肌苷稳态AUC0~12增加(111±114)%。在口服本品前2小时服用去羟肌苷,更昔洛韦的稳态AUC下降(21±17)%,但两药同时使用时更昔洛韦的AUC不受影响,两种药物的肾清除率均没有显著改变。

齐多夫定:当口服本品每次1000mg,每8小时1次和齐多夫定每次100 mg,每4小时1次,更昔洛韦平均稳态AUC0~8 下降(17±25)%。齐多夫定稳态AUC0-4增加(19±27)%。由于齐多夫定与更昔洛韦均有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和贫血,一些患者可能不能耐受两种药物的全量联合使用。

丙磺舒:当口服本品每次1000mg,每8小时1次和丙磺舒每次500mg,每6小时1次时,更昔洛韦的平均稳态AUC0~8 增加(53±91)%,肾清除率降低(22±20)%,这种相互作用与竞争肾小管分泌有关。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同时接受本品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的患者有出现无显著特点的癫痫发作的报道,故除非潜在获益超过风险,这些药物不可同时使用。

其他药物:抑制快速分裂细胞群如骨髓、精原细胞、皮肤生发层和胃肠道黏膜细胞复制的药物与更昔洛韦合用均可增加毒性。因此,此类药物如氨苯砜、喷他脒、5-氟胞嘧啶、长春新碱、长春碱、阿霉素、二性霉素B、甲氧苄啶/磺胺甲基异唑复合剂或其他核苷类似物仅可在潜在获益超过风险时与本品同时使用。

(7)注意事项

①对更昔洛韦过敏者禁用。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少于0.5×109/L)或严重血小板减少(少于25×109/L)的患者禁用。

②不要入口,不过量用药。

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动物实验表明,更昔洛韦口服和静脉给药有致畸和生殖毒性,故孕妇应权衡利弊后再决定是否用药。哺乳期妇女慎用,在使用本品之前,应咨询医生。

④尚缺乏儿童使用的资料,建议儿童慎用。使用前咨询医生,在潜在的获益超过风险时使用。尚缺乏老年患者使用的文献资料。

(三)膦甲酸(Foscarnet)

(1)剂型规格:3%膦甲酸钠滴眼液,5mL∶0.15g。

(2)用途: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治疗耐阿昔洛韦的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3)用法用量:滴眼,每日6次,每次2滴,3天后每日4次。疗程:树枝状、地图状角膜炎2周;盘状角膜炎4周。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滴眼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短期(8天)应用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少数患者有一过性可耐受的眼部刺激症状。

(5)药物代谢:目前尚没有膦甲酸钠滴眼液的药代动力学研究资料,但据文献资料报道,膦甲酸钠静注后进入中枢神经量很少,在骨中蓄积量为30%,其次为肾、肺和心脏,人每隔8小时静注60mg/kg,连续14天,稳态时测得平均分布容积为0.52~0.74L/kg,本品在体内不代谢,静注后主要由尿道排出。

(6)药物相互作用: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7)注意事项

①本品如遇低温析出结晶,可置于温热水中轻摇溶解,继续使用。

②对膦甲酸钠过敏者禁用。

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目前尚没有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应用本品的临床经验,但孕妇一般不宜使用膦甲酸钠注射液,哺乳期妇女使用注射液应停止哺乳。目前尚无儿童及老年人使用本品的经验。

(四)碘苷(Idoxuridine)

(1)剂型规格:0.1%滴眼液8mL∶8mg;10mL∶10mg。

(2)用途: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牛痘病毒性角膜炎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

(3)用法用量:每1~2小时1次,每次1~2滴。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滴眼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可有畏光、局部充血、水肿、痒或疼痛等不良反应,也可发生过敏反应眼睑水肿。长期滴用,可引起接触性皮炎、点状角膜病变、滤泡性结膜炎、泪点闭塞等。

(5)药物代谢:在脱氨基酶和核苷酸酶的作用下迅速失去效应。本品很难穿透角膜,故对虹膜炎和深层角膜炎无效。

(6)药物相互作用:不能与硼酸特别是硫柳汞合用,因可使本品失效及眼部毒性作用增强。

(7)注意事项

①本品对单纯疱疹病毒Ⅱ型感染无效。

②可与睫状肌麻痹剂、抗生素及肾上腺皮质激素合用。激素能促使病毒感染扩散,故禁用于浅层角膜炎,但可用于基质性角膜炎、角膜水肿或虹膜炎。

③本品可以阻止角膜组织DNA的合成,故长期使用能损伤角膜上皮,影响溃疡的修复,使用时一般不宜超过3周,痊愈后继续使用一般不宜超过3~5天。频繁滴眼可致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且不能避免复发。

④对本品及碘制剂过敏的患者禁用。

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本品可穿透胎盘组织。动物实验可引起兔胎仔异常及鼠染色体畸变。在人体尚未经证实。能否从乳腺分泌也缺乏资料。因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不宜使用。

⑥儿童用药尚缺乏资料。本品一般不用于婴幼儿。

⑦不能与硼酸特别是硫柳汞合用,因可使该品失效及眼部毒性作用增强。

(五)曲氟尿苷(Trifluridine)

(1)剂型规格:1%滴眼液8mL∶8mg。1%眼膏5g∶50mg。

(2)用途: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适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结膜炎及其他疱疹病毒性眼病。疗效与阿糖腺苷相似而优于碘苷。对碘苷无效或过敏者可试用本品。

(3)用法用量:1%滴眼液:1次/2~3小时,待病情好转后改为1次/4小时,使用时间不超过3周。1%眼膏每天5次,连续3周。

(4)毒副作用

①全身:眼剂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实验动物中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只供局部应用。

②眼部:角膜上皮点状病变,丝状角膜炎,角膜水肿,泪点狭窄,急性结膜局部缺血反应及接触性皮炎等。

(5)药物代谢:眼内透性良好。用1%滴眼液1次/5分钟,共5次。30分钟后正常眼和炎症眼的房水浓度分别为5~6µg/mL和37µg/mL。因而可以用于深层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也是对实验性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葡萄膜炎有效的局部用药之一。

(6)药物相互作用:抗病毒药索立夫定(Sorivudine)与本品或氟尿嘧啶并用时,可阻碍后者代谢,导致血液中浓度升高,对骨髓抑制显著,出现严重血液毒性可导致死亡,故严禁并用。

(7)注意事项

①特别注意感染症状、出血倾向的发生。可能会引起严重的肠炎(出血性肠炎、缺血性肠炎、坏死性肠炎)与脱水。密切注意患者情况,当发生严重的腹部疼痛、腹泻及其他症状时,立即停药并对症治疗。

②对本品有过敏或正接受抗病毒药索立夫定治疗的患者禁用。

③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因本品有致畸作用,禁用于孕期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使用本品的安全性尚未确定,需慎用。

(六)安西他滨(Ancitabine)

(1)剂型规格:0.05%滴眼液10mL∶5mg;0.05%眼膏5g∶2.5mg。

(2)用途:非选择性抗疱疹病毒药物。①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②治疗角膜基质炎所引起的虹膜炎。

(3)用法用量:滴眼液每次1~2滴,每1~2小时1次。眼膏适量,每日3~5次。待病情基本痊愈后,酌情减量,继续用药1周。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滴眼液和眼膏无明显全身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局部偶见烧灼感、刺激感、异物感、结膜充血、角膜基质水肿、流泪或畏光等轻度症状。

(5)药物代谢:安西他滨的眼内通透性优于碘苷。0.05%安西他滨每15分钟给兔滴眼1次,连续8次,分别测定药物浓度:角膜8.8µg/mL,房水11.5µg/mL,虹膜3.9µg/mL,晶状体和玻璃体中未测出。

(6)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7)注意事项

①本品与碘苷无交叉耐药性。

②为防止细菌和真菌混合感染,应与抗菌药物合用。

③应定期检查肝、肾功能。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④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忌用,需用药者必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⑥儿童慎用。

⑦老年用药,由于老年人对化疗药物的耐受性差,用药需减量并注意根据体征等及时调整药量。

(七)利巴韦林(Ribavirin)

(1)剂型规格:0.1%滴眼液8 mL∶8 mg;10mL∶50mg。0.4%眼膏2g∶8mg。

(2)用途:广谱抗病毒药物。用于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

(3)用法用量:滴眼液每次1~2滴,每小时1次,好转后每2小时1次。眼膏每日2~4次。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滴眼剂和眼膏剂无明显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偶见局部轻微刺激。

(5)药物代谢:本品为局部用药,但可自黏膜部分吸收。

(6)药物相互作用:大量使用本品可能会产生与全身用药相似的药物相互作用,如与齐多夫定同用时有拮抗作用,因本品可抑制齐多夫定转变成活性型的磷酸齐多夫定。

(7)注意事项

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②本品不宜用于其他病毒性眼病。

③若长期大量使用本品可能会产生与全身用药相同的不良反应如肝功能、血相的不良反应。对本品过敏者及有严重并发症者禁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儿童及老年用药尚不明确。

④有严重贫血、肝功能异常者慎用。

⑤孕妇禁用。哺乳期妇女应用时应暂停授乳。老年人不推荐应用。

(八)干扰素(Interferon)

(1)剂型规格:0.1%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2mL∶2mg。0.2%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5mL∶10mg;2.5mL∶5mg。

(2)用途:治疗单纯疱疹病毒性眼病,包括眼睑单纯疱疹、单纯疱疹病毒性结膜炎、角膜炎(树枝状、地图状、盘状、基质性角膜炎)、单纯疱疹病毒性虹膜睫状体炎疗效显著;对带状疱疹病毒性眼病(如眼睑带状疱疹、带状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巩膜炎、虹膜睫状体炎)、腺病毒性结膜角膜炎、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也有良好的效果。

(3)用法用量

①重组人干扰素α1b滴眼液急性炎症期,每日滴用4~6次,随病情好转逐渐减为每日2~3次,基本痊愈后改为每日1次,继续用药1周后停药。有多次复发史的单疱性角膜炎患者,每遇感冒、发烧或其他诱因,如疲劳,生活不规律时可滴用本滴眼剂,每日2次,连续3天,以预防复发。

②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每日6次,每次1~2滴,滴后闭眼1~2分钟。一般2周为1个疗程,必要时可遵医嘱。

(4)毒副作用

①全身:眼剂无明显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眼部刺痛、轻度眼痒,少量分泌物,黏涩感等症状,但多为一过性反应,停药后症状一般会自行消失。病情好转时酌减滴药次数,症状即缓解消失。

(5)药物代谢:健康志愿者单次皮下注射本品60µg,注射后3.99小时血药浓度达最高峰,吸收半衰期为1.86小时,清除相对半衰期为4.53小时。本品吸收后分布于各脏器,于注射局部含量最高,其次为肾、脾、肺、肝、心、脑及脂肪组织,然后在体内降解。尿、粪、胆汁中排泄较少。

(6)药物相互作用:单纯疱疹病毒性眼病最佳治疗方案为本品联合阿昔洛韦(ACG)或碘苷(IDU)、环孢苷(CC)等有加强协同作用。如需要与其他药物合用,请遵医嘱。

(7)注意事项

①对本品过敏者禁用。

②妊娠与哺乳期应慎用或遵医嘱。儿童及老人目前尚缺乏详细的研究资料。

(九)羟苄唑(Hydrobenzole)

(1)剂型规格:0.1%滴眼液8mL∶8mg。

(2)用途:仅对微小RNA病毒有效,对腺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无效。治疗急性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为第二代头孢菌素,还对一些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

(3)用法用量:每次1~2滴,每小时1~2次,病情严重者每小时3~4次。

(4)毒副作用

①全身:滴眼液无明显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过量或遵医嘱。

②眼部:有轻度刺激性。

(5)药物代谢:先锋羟苄唑进入体内数分钟即水解为头孢孟多,肌注后0.5~1小时到达血药峰浓度,并广泛分布于许多组织(如心肌、骨、胆囊)和体液(如胸水、滑液)中,胆汁和尿液中含量也丰,脑脊液中浓度低。血浆蛋白结合率为70%~80%,分布容积为(0.16±0.05)L/kg,约85%以头孢孟多原形由肾脏排出,主要由肾小球滤过和肾小管分泌,丙磺舒可延缓之。消除半衰期为0.5~1小时,肾功能障碍者延长,要相应调整剂量。

(6)药物相互作用:羟苄唑与抗凝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明显,该品与头孢噻肟、甲硝唑、克林霉素、环孢素等同用后,各药物的药动学过程均无明显改变。

(7)注意事项

①对该品过敏禁用。如使用后有不适,应立即停用并前往医院就医。

②妊娠与哺乳期用药尚不明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