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高渗脱水药

六、全身高渗脱水药

(一)甘露醇(Mannitol)

1.剂型规格:20%注射液250mL∶50g。

2.用途

(1)组织脱水剂。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脑水肿,降低颅内压,防止脑疝。

(2)降低眼内压。可有效降低眼内压,应用于其他降眼内压药无效时或眼内手术前准备。

(3)渗透性利尿剂。用于鉴别肾前性因素或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也可应用于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小管坏死。

(4)作为辅助性利尿措施治疗肾病综合征、肝硬化腹水,尤其是当伴有低蛋白血症时。

(5)对某些药物逾量或毒物中毒(如巴比妥类药物、锂、水杨酸盐和溴化物等),本药可促进上述物质的排泄,并防止肾毒性。

(6)作为冲洗剂,应用于经尿道内做前列腺切除术。

(7)术前肠道准备。

3.用法用量

成人常用量:

(1)利尿:常用量为按体重1~2g/kg,一般用20%溶液250mL静脉滴注,并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30~50mL。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0.25~2g/kg,配制为15%~25%浓度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当患者衰弱时,剂量应减小至0.5g/kg。严密随访肾功能。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以20%浓度于3~5分钟内静脉滴注,如用药后2~3小时以后每小时尿量仍低于30~50mL,最多再试用一次,如仍无反应则应停药。已有心功能减退或心力衰竭者慎用或不宜使用。

(4)预防急性肾小管坏死:先给予12.5~25g,10分钟内静脉滴注,若无特殊情况,再给50g,1小时内静脉滴注,若尿量能维持在每小时50mL以上,则可继续应用5%溶液静滴;若无效则立即停药。

(5)治疗药物、毒物中毒:50g以20%溶液静滴,调整剂量使尿量维持在每小时100~500mL。

(6)肠道准备:术前4~8小时,10%溶液1000mL于30分钟内口服完毕。

小儿常用量:

(1)利尿:按体重0.25~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以15%~20%溶液2~6小时内静脉滴注。

(2)治疗脑水肿、颅内高压和青光眼:按体重1~2g/kg或按体表面积30~60g/㎡,以15%~20%浓度溶液于30~60分钟内静脉滴注。患者衰弱时剂量减至0.5g/kg。

(3)鉴别肾前性少尿和肾性少尿:按体重0.2g/kg或按体表面积6g/㎡,以15%~25%浓度静脉滴注3~5分钟,如用药后2~3小时尿量无明显增多,可再用1次,如仍无反应则不再使用。

(4)治疗药物、毒物中毒:按体重2g/kg或按体表面积60g/㎡以5%~10%溶液静脉滴注。

4.药理作用:甘露醇为单糖,在体内不被代谢,经肾小球滤过后在肾小管内甚少被重吸收,起到渗透利尿作用。

(1)组织脱水作用。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

(2)利尿作用。甘露醇的利尿作用机制分两个方面:

①甘露醇增加血容量,并促进前列腺素Ⅰ2分泌,从而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包括肾髓质血流量。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小球毛细血管压升高,皮质肾小球滤过率升高。

②本药自肾小球滤过后极少(10%)由肾小管重吸收,故可提高肾小管内液渗透浓度,减少肾小管对水及Na+、Cl-、K+、Ca2+、Mg2+和其他溶质的重吸收。

5.毒副作用

(1)水和电解质紊乱最为常见。

①快速大量静注甘露醇可引起体内甘露醇积聚,血容量迅速大量增多(尤其是急、慢性肾衰竭时),导致心力衰竭(尤其有心功能损害时),稀释性低钠血症,偶可致高钾血症;

②不适当的过度利尿导致血容量减少,加重少尿;

③大量细胞内液转移至细胞外可致组织脱水,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症状。

(2)寒战、发热;排尿困难;血栓性静脉炎;甘露醇外渗可致组织水肿、皮肤坏死;过敏引起皮疹、荨麻疹、呼吸困难、过敏性休克;头晕、视力模糊;高渗引起口渴;渗透性肾病(或称甘露醇肾病)。

6.禁忌

(1)已确诊为急性肾小管坏死的无尿患者,包括对试用甘露醇无反应者,因甘露醇积聚引起血容量增多,加重心脏负担。

(2)严重失水者。

(3)颅内活动性出血者,因扩容加重出血,但颅内手术时除外。

(4)急性肺水肿,或严重肺瘀血。

7.药物动力学及代谢:甘露醇静脉注射后迅速进入细胞外液而不进入细胞内。但当血甘露醇浓度很高或存在酸中毒时,甘露醇可通过血-脑屏障,并引起颅内压反跳。利尿作用于静注后1小时出现,维持3小时。降低眼内压和颅内压作用于静注后15分钟内出现,达峰时间为30~60分钟,维持3~8小时。本药可由肝脏生成糖原,但由于静脉注射后迅速经肾脏排泄,故一般情况下经肝脏代谢的量很少。本药半衰期(t1/2)为100分钟,当存在急性肾衰竭时可延长至6小时。肾功能正常时,静脉注射甘露醇100g,3小时内80%经肾脏排出。

8.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钾血症有关。

(2)增加利尿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应调整剂量。

9.注意事项

(1)除做肠道准备用,均应静脉内给药。

(2)甘露醇遇冷易结晶,故应用前应仔细检查,如有结晶,可置热水中或用力振荡待结晶完全溶解后再使用。当甘露醇浓度高于15%时,应使用有过滤器的输液器。

(3)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浓度,避免不必要地使用高浓度和大剂量。

(4)使用低浓度和含氯化钠溶液的甘露醇能降低过度脱水和电解质紊乱的发生概率。

(5)用于治疗水杨酸盐或巴比妥类药物中毒时,应合用碳酸氢钠以碱化尿液。

(6)下列情况慎用:明显心肺功能损害者,因本药所致的突然血容量增多可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高钾血症或低钠血症;低血容量,应用后可因利尿而加重病情,或使原来低血容量情况被暂时性扩容所掩盖;严重肾衰竭而排泄减少使本药在体内积聚,引起血容量明显增加,加重心脏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对甘露醇不能耐受者。

(7)给大剂量甘露醇不出现利尿反应,可使血浆渗透浓度显著升高,故应警惕血高渗发生。

(8)随访检查:血压;肾功能;血电解质浓度,尤其是Na+和K+;尿量。

10.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甘露醇能透过胎盘屏障。是否能经乳汁分泌尚不清楚。

(二)甘油(Glycerol)

1.剂型规格:50%口服溶液10mL∶50g。

2.用途:适应证与甘露醇相同。急性青光眼伴有恶心、呕吐的病例,不宜用甘油。

3.用法用量:每次用量可按1~1.5g/kg给药,6小时后可重复给药。

4.药理作用:降眼压机制与甘露醇相同。炎症眼,血-房水屏障崩溃,眼内甘油浓度升高,渗透压差降低。因此,降眼压作用明显减弱。

5.毒副作用

(1)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

(2)可致血糖升高及尿糖,对糖尿病患者有引起酮症酸中毒的危险。

(3)口服甘油后的血清高渗作用可引起脱水、恶心、头痛、精神错乱及定向障碍。

6.禁忌: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多血症、痴呆,糖尿病及严重脱水的患者。禁用于眼部炎症的患者。

7.药物动力学及代谢:口服后10分钟开始降眼压,30~60分钟达降眼压峰值,持续4~6小时。

8.注意事项:慎用于老年人;本品冰冷后服,可减轻恶心、呕吐的症状。

(三)异山梨醇(Isosorbitol)

1.剂型规格:50%口服溶液100mL:50g。

2.用途:本品为脱水利尿药,用于肿瘤和脑外伤引起的颅内压增高。

3.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0~50mL,每日3次;儿童每次用量0.5g/kg,每日3次或遵医嘱。

4.药理作用:本品是山梨醇的脱水衍生物,作用机制类似于静脉注射的甘露醇和山梨醇,为一口服渗透性脱水利尿剂。提高血浆渗透压,导致组织内(包括眼、脑、脑脊液等)水分进入血管内,从而减轻组织水肿,降低眼内压、颅内压和脑脊液容量及其压力。

5.毒副作用: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腹泻、食欲不振,偶有腹痛,长期服用常引起电解质紊乱。

6.禁忌:颅内活动性出血及颅内血肿者,因扩容加重出血。

7.药物动力学及代谢:本品口服给药后,98%的药物由胃肠道吸收,97%的药物在尿中以原形排出,不产生代谢作用,无热值产生,体内分布空间是整体动物和肾切除动物体重的54%,半衰期为8小时。

8.药物相互作用

(1)可增加洋地黄毒性作用,与低血钾有关。

(2)增加利尿剂及碳酸酐酶抑制剂的利尿和降眼内压作用,与这些药物合用时应调整剂量。

9.注意事项:处于脱水状态,肾功能障碍所致的无尿症,出血性青光眼患者及充血性心力衰竭者慎用,多次用药时应保持足够的体液和电解质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