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视神经病变

二、视神经病变

视神经病变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视神经变性,失去传导功能,导致视物模糊甚至失明。引起视神经病变的原因很多,包括炎症、缺血、外伤、中毒、压迫性、脱髓鞘或遗传等。治疗首先应该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目前国内用于治疗视神经病变的药物种类繁多,绝大多数为全身给药,主要包括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维生素E、烟酰胺(曲克芦丁)等,这些药在动物实验中均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在临床实验中大多效果不明显。下面介绍几种国内常用的用于改善视神经功能的药物。

(一)复方樟柳碱注射液

1.剂型规格:0.01%注射液2mL∶0.2mg。

2.用途:用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3.用法用量:患侧颞浅动脉旁皮下注射,每日1次,每次2mL(1支)(急重症者可加球旁注射,每日1次),14次为一疗程。据病情需要可注射2~4疗程。

4.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注射后轻度口干,15~20分钟消失。

5.药物代谢: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7.注意事项:①用过扩血管药和激素治疗无效者,可适当增加疗程;②青光眼和心房纤颤患者慎用。

(二)胞磷胆碱钠胶囊(Citiolin)

1.剂型规格:胶囊0.1g。

2.用途:用于治疗外伤性视神经损伤、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3.用法用量:每日3次,每次1~2粒,温开水送服。

4.不良反应:偶见胃肠道反应,轻微,持续时间短。

5.药物代谢: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相互作用:迄今未发现本品与其他药物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

7.注意事项:使用本品前,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应遵医嘱使用。

(三)银杏叶片

1.剂型规格:片剂40mg。

2.用途:营养视神经。

3.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片,每日3次;或遵医嘱。

4.不良反应:个别患者服药后有胃部不适。

5.药物代谢: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生或药师。

7.注意事项:①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②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③心力衰竭、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

(四)川芎嗪注射液(Ligustrazine)

1.剂型规格:2%注射液2mL∶40mg。

2.用途:用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3.用法用量:静脉滴注,以本品注射液40~80mg(1~2支),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氯化钠注射液250~500mL中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每日1次,10日为1个疗程,一般使用1~2个疗程。

4.不良反应:本品酸性较强,穴位注射刺激性较强。

5.药物代谢: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6.药物相互作用:不宜与碱性注射剂一起配伍。

7.注意事项:不适于肌内大量注射。静脉滴注速度不宜过快。儿童或老年患者用药应按儿童或老年剂量使用。

(五)甲钴胺片

1.剂型规格:片剂0.5 mg。

2.用途:营养视神经。

3.用法用量:口服。通常成人每次1片(0.5 mg),每日3次,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增减。

4.不良反应:胃肠道:偶有(0.1%~5%)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过敏:少见(0.1%)皮疹。

5.药物代谢:本品口服直接吸收,无须代谢酶转化。健康人一次口服本品1.5mg,给药后3.6小时达血药峰值,最大血药浓度为972pg/mL,半衰期为12.5小时,给药后8小时,尿中总维生素B12的排泄量为用药后24小时排泄量的40%~80%。

6.药物相互作用:未进行该项实验且无可靠参考文献。

7.注意事项:①如果服用一个月以上无效,则无须继续服用;②从事汞及其化合物的工作人员,不宜长期大量服用本品。

(六)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sodium 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 ide)

1.剂型规格:2%注射液5mL∶100mg;1%注射液2mL∶20mg。

2.用途:血管性或外伤性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对视神经有营养作用。

3.用法用量:每日20~40 mg,遵医嘱一次或分次肌注或缓慢静脉滴注。

4.不良反应:少数患者用本品后出现皮疹反应,应建议停用。

5.药物代谢:外源性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能以稳定的方式与神经细胞膜结合,引起膜的功能变化。给药后2小时在脑和脊髓测得放射活性高峰。4~8小时后减半。药物的清除缓慢,主要通过肾脏排泄。

6.药物相互作用:尚不明确。

7.注意事项:①常温(10~30℃),密闭保存;②根据文献资料,各种动物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使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未见任何不良反应;③迄今未见儿童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④迄今未见老年患者使用本品出现不良反应的报告。

(七)醋酸泼尼松片

1.剂型规格:片剂5mg。

2.用途:主要用于过敏性与自身免疫性炎症性疾病,包括视神经乳头炎、球后视神经炎、视乳头血管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

3.用法用量:60~100 mg/d,每日晨起顿服,好转后逐渐减量,疗量程不少于2个月。

4.不良反应:本品较大剂量易引起糖尿病、消化道溃疡和类库欣综合征症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抑制作用较强。并发感染为主要的不良反应。

5.药物代谢:本品需在肝内将11位酮基还原为11位羟基后显药理活性,生理半衰期为60分钟。体内分布以肝中含量最高,依次为血浆、脑脊液、胸水、腹水、肾,在血中本品大部分与血浆蛋白结合,游离的和结合型的代谢物自尿中排出,部分以原形排出,小部分可经乳汁排出。

6. 药物相互作用:①非甾体消炎镇痛药可加强其致溃疡作用;②可增强对乙酰氨基酚的肝毒性;③与两性霉素B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可加重低钾血症,长期与碳酸酐酶抑制剂合用,易发生低血钙和骨质疏松;④与蛋白质同化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使痤疮加重;⑤与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长期合用,可致眼压增高;⑥三环类抗抑郁药可使其引起的精神症状加重;⑦与降糖药如胰岛素合用时,因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应适当调整降糖药剂量;⑧甲状腺激素可使其代谢清除率增加,故甲状腺激素或抗甲状腺药与其合用,应适当调整后者的剂量;⑨与避孕药或雌激素制剂合用,可加强其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⑩与强心苷合用,可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与排钾利尿药合用,可致严重低血钾,并由于水钠潴留而减弱利尿药的排钠利尿效应;与麻黄碱合用,可增强其代谢清除;与免疫抑制剂合用,可增加感染的危险性,并可能诱发淋巴瘤或其他淋巴细胞增生性疾病;可增加异烟肼在肝脏代谢和排泄,降低异烟肼的血药浓度和疗效;可促进美西律在体内代谢,降低血药浓度;与水杨酸盐合用,可减少血浆水杨酸盐的浓度;与生长激素合用,可抑制后者的促生长作用。

7.注意事项:①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患者慎用。必要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感染治疗;②长期服药后,停药前应逐渐减量;③糖尿病、骨质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④对有细菌、真菌、病毒感染者,应在应用足量敏感抗生素的同时谨慎使用;⑤运动员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