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2 鸡消化系统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鸡的消化系统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图1-1、图1-2)。消化管包括:喙、口腔、咽,食管、嗉囊,胃(肌胃与腺胃),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泄殖腔、肛门;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肠腺、肝脏、胰腺等。鸡的消化系统功能和脊椎动物的一样,主要是摄取、转运、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排泄废物。

(1)喙 是鸡主要的取食器官,由鸡的上、下颚骨以及鼻骨向前延伸,外围由致密的角质上皮包围所构成。喙部细长并具有锐利的切缘,以利于切割和压碎食物。

(2)口腔及咽 鸡的口腔构造简单,没有唇、齿、颊,而有喙。

①口腔顶壁为硬腭,硬腭中央有狭长裂隙与鼻腔相通。当鸡患病鼻腔被炎性分泌物阻塞时,常张嘴呼吸。

978-7-111-44629-3-Chapter01-1.jpg

1-1 鸡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

978-7-111-44629-3-Chapter01-2.jpg

1-2 鸡消化系统组成实例图(摘自鸡病专业网)

②口腔底壁大部分被舌占据,舌黏膜的味觉乳头不发达,味觉机能很差,因而鸡主要靠视觉和触觉采食。

③咽位于口腔的后方,是消化道、呼吸道交叉的地方。咽的壁内有唾液腺,所分泌的唾液呈弱酸性,并含有少量的淀粉酶。鸡采食后不经咀嚼即匆匆咽下,由于饲料在口腔中停留时间较短,所以唾液在消化中不占重要地位,其作用仅仅是吞咽时润滑饲料。

(3)嗉囊 是食管中下部在进入胸腔之前所形成的膨大囊状,主要功能在于储存和浸软食物,使鸡能在短时间吞咽大量食物,减少取食的频率与次数。嗉囊无吸收作用,饲料在嗉囊停留的时间,因饲料的硬度、种类、数量和鸡的饥饿程度的不同而有差异,大约在90min到18h之间。

(4)胃 包括肌胃与腺胃。

①腺胃呈纺锤形,前连食管,后通肌胃。腺胃的黏膜内有约30~40个腺体,开口于黏膜表面的乳头上,能分泌胃蛋白酶和盐酸,有消化蛋白质和溶解矿物质的作用。由于腺胃小,食物与胃液混合后迅速进入肌胃,胃液的消化主要在肌胃内进行。

②肌胃。又称砂囊,为禽类特有,呈扁圆形,前连腺胃,后通十二指肠。肌胃肌层发达,呈暗红色,外面被有白色光泽的腱质,里面是淡黄色坚硬的角质层,俗称鸡内金,有保护胃壁的作用,使胃壁在磨碎坚硬饲料时不致受损。肌胃不分泌胃液,主要机能是靠胃壁肌肉强有力的收缩磨碎来自嗉囊的食物。

【提示】 肌胃中常存有啄取饲料而获得的小沙砾,它能帮助鸡磨碎食物。因此,在饲料中添加适量小沙砾,可提高鸡群消化能力。

(5)肠 鸡的肠管较短,分为小肠和大肠。

①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饲料的消化与吸收主要在小肠,小肠黏膜上有许多褶皱、绒毛和隐窝,扩大了吸收面积,小肠分泌多种酶,与肝分泌的胆汁和胰腺分泌的胰液一起加强了消化作用。小肠分布有肠腺,但没有哺乳动物的十二指肠腺。

②大肠分为盲肠、直肠。饲料经小肠消化吸收后进入直肠,由于直肠的蠕动,一部分内容物进入盲肠。盲肠内有大量的微生物,饲料中的粗纤维在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发酵,分解成挥发性脂肪酸在盲肠吸收,经血液循环输送入肝脏内代谢。此外,盲肠内的细菌还能合成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K等,供机体利用。鸡的直肠很短,无消化作用,仅吸收部分水和盐类,形成粪便后经泄殖腔与尿混合排出体外。

(6)肝脏、胰脏

①肝脏体积较大,位于腹腔前下部,分左右两叶,右叶有一胆囊。肝脏能形成胆汁,有重要的消化作用,包括促进脂肪的乳糜化、分解和吸收;刺激肠的蠕动;合成糖原和解毒作用。

②胰脏位于十二指肠肠袢内,呈灰白色,胰腺的导管有3条,和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末端。鸡的胰腺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理机能,其外分泌部能分泌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对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具有重大意义。内分泌部为兰氏岛组织,分泌胰岛素,调节糖的代谢,鸡的胰腺被摘除后会导致鸡的迅速消瘦乃至死亡。

(7)泄殖腔 是消化、泌尿和生殖系统的共同开口,最后以肛门开口于体外。它被两环行的黏膜褶顺次分为前、中、后3部分,前为粪道与直肠相连;中为泄殖道,是输尿管、输精管或输卵管的开口;后为肛道,以肛门开口于外。肛道背侧有一腔上囊(法氏囊),内有发达的淋巴组织,对抗体形成有重要作用。法氏囊在鸡4月龄时最发达,性成熟后逐渐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