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前殖吸虫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哪些?如何防治?
2025年09月26日
177 鸡前殖吸虫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哪些?如何防治?
鸡前殖吸虫病是由前殖科、前殖属的吸虫寄生于鸡的直肠、输卵管、法氏囊或泄殖腔而引起的一种疾病。以输卵管炎、产蛋机能紊乱为特征。第一中间宿主是淡水螺,第二中间宿主是蜻蜓的幼虫和成虫。本病常流行于有蜻蜓的夏秋季节。
【症状】
成年母鸡发病率较高,初期食欲、产蛋正常;但蛋壳变软变薄,随之产蛋率下降,产畸形蛋、软壳蛋、无壳蛋增加。后期,患鸡出现食欲减退、消瘦、精神不振、羽毛粗乱、脱落;产蛋停止,活动减少,有时从泄殖腔中排出石灰水样液体;并可见腹部膨大,肛门潮红突出,后期体温升高,饮欲增强,严重者甚至死亡。
【病理变化】
输卵管黏膜增厚、充血、发炎或出血。部分因炎症加剧造成输卵管破裂,并继发卵黄性腹膜炎。
【防治措施】
①消灭中间宿主。用硫酸铜、氯硝柳胺灭螺;防止鸡啄食第二中间宿主——蜻蜓及其幼虫。
②及时隔离和治疗病鸡。平时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以杀灭其中的虫卵。
③治疗。
丙硫苯咪唑:每千克体重30~100mg,1次口服。隔10~30天再重复用药1次。
硫双二氢酚:每千克体重100~200mg,1次口服。隔10~20天再重复用药1次。
吡喹酮:每千克体重50mg,1次口服,每天1次,连用2天。
四氯化碳:每只鸡用2~5mL,用胶管经口或与等量植物油混合后注入嗉囊,1次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