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引起鸡下痢?
鸡下痢是指鸡机体因受到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的侵染或饲养管理不善而引起的胃肠道紊乱,使粪便的形状和颜色发生变化的消化道疾病的总称。正常情况下,鸡粪便呈条状或团状,表面有少量的尿酸盐。颜色因饲喂的饲料不同而不同,一般呈灰色、灰绿色和褐色,盲肠粪便为棕黄色。鸡发生下痢后,粪便黏稠、恶臭,带有泡沫,颜色呈黄色、红色、白色、黑色或绿色等。通常情况下,鸡下痢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
(1)物理、化学因素
①应激反应。当鸡所处环境、温度、光照、饲料等突然改变时,导致鸡发生应激反应而下痢,这是鸡的一种保护性生理反应。
②温度。当环境温度超过28℃时,鸡由于缺乏汗腺,只能通过呼吸道和大量饮水来调节体温。多余的水分随粪便排出体外,导致拉稀。
③氨气。当鸡舍氨气的含量超过10mg/L时,会引起鸡流泪、咳嗽。由于咳嗽导致副交感神经兴奋,引起胃肠蠕动增加,水分吸收不良,使粪变稀。
④盐类。当饲料中食盐含量过高(超过0.35%)时,肠腔内形成较高的渗透压,阻碍水分吸收。此外,高浓度的食盐溶液可刺激肠黏膜分泌碱性溶液到肠腔中,促进肠蠕动,导致粪便稀。
⑤非蛋白含氮物及粗纤维素。由于鸡缺乏乳糖酶、纤维素分解酶及分解非蛋白含氮物的酶类,故对以纤维素含量高的粗饲料、角蛋白为主要成分的皮革粉以及乳品加工业的副产品乳清粉难以消化利用,当大量使用时会造成消化不良而引起下痢。另外,当使用掺假鱼粉或饲料时,鸡不能消化利用而损害肾脏,也可导致下痢。
(2)生物学因素
①菌群平衡失调。鸡在正常状态下,肠腔中存在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如长期投服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会使正常微生物群发生菌群失调,引起下痢。
②病毒性疾病。常引起下痢的病毒性疾病有新城疫、单核白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滑膜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白血病、传染性喉气管炎、肾型传染性支气管炎、包涵体肝炎等。这类腹泻的特点是持久性腹泻,多发生于中鸡和成鸡,用抗生素治疗大多无效,有些虽然能缓解一下病情,但停药后便会复发。病鸡的症状一般为消瘦、减食、下痢、羽毛粗乱。已免疫的鸡群很少发病或发病缓慢,死亡率不高。
③细菌性疾病。引起肠炎的疾病都会引起鸡下痢。主要有沙门氏菌感染的鸡白痢、伤寒、副伤寒以及大肠杆菌病、禽霍乱、链球菌病、葡萄球菌病、弧菌性肠炎、李氏杆菌病、螺旋体病、结核分枝杆菌病等。病鸡的主要症状是排黄色、白色、灰白色、淡绿或黄绿色稀粪便,沾污肛门周围的绒毛,多发生于雏鸡,死亡率高。
(3)寄生虫病及其他 常见的引起鸡下痢的寄生虫病有球虫病、组织滴虫病、住白细胞原虫病、绦虫病、异刺线虫病、蛔虫病等。严重感染寄生虫时,鸡表现为食欲不振或停食、贫血、消瘦和下痢。成年母鸡产蛋率下降,甚至停产;幼鸡生长发育不良,逐渐衰弱引起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