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鸡猝死症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产蛋鸡猝死症,又称产蛋疲劳症或新开产母鸡病,是初产母鸡从开产特别是产蛋率为20%至产蛋高峰期间出现以突然死亡或瘫痪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该病是后备母鸡的一种营养紊乱性骨骼疾病。夏季是产蛋鸡猝死症的易发季节,发病的多数是入笼不久的新开产母鸡和高产鸡。本病主要特征为笼养鸡夜间突然死亡或瘫痪。
【原因】
①在育雏、育成期鸡只饲养密度过大,天气炎热潮湿或球虫病的发生,使鸡继发严重肠炎,导致鸡群的整齐度较差;蛋壳形成时由于血钙急剧降低,导致骨质脱钙来缓冲钙的不足;或者在育雏、育成期鸡的骨骼发育不良,致使产蛋期缓冲钙磷不足的能力减弱。
②产蛋后各种应激因素的增加,促使机体血液和营养物质的重新分配,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相对不足,引起大脑和心脏等器官缺氧缺血,造成这些器官组织变性、坏死和机能障碍。
③产蛋鸡在产蛋和生长的双重需求下对各种物质(蛋白质、能量、脂肪和氧气等)的需求迅速增加,尤其对钙的需求量增加,但机体不能从饲料中吸取足量的钙,造成血钙降低是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开产前没有提前更换产蛋料,钙贮不足,或初产蛋鸡对钙吸收能力不够完善,血液进入蛋体的钙不能迅速得到补充,致使血钙急剧下降而发生疾病。
④肠道疾病致使维生素A、D等营养成分吸收量减少,间接影响钙磷的代谢,导致骨质发育不良;饲料中使用了含氟量较高的劣质磷酸氢钙,导致氟中毒、脱钙;某些营养物质如锰过量也影响钙磷的吸收。
⑤由于天气炎热,鸡舍夜间关灯后鸡群要继续排尿散热,血液水分迅速减少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心脏压力增大,心力衰竭导致死亡。
【防治措施】
①育雏、育成期及时分群,上笼不可过早。一般在100日龄上笼较适合。育成青年母鸡在将近性成熟时应提高饲养水平,同时考虑补充钙、磷。天气热,采食量低,营养食入不足,因此饲料中要提高氨基酸、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含量,并加强对球虫病的防治,应及时添加马杜霉素、球痢灵、地克珠利等抗球虫药。育成鸡向产蛋鸡过渡时饲料和光照的改变要循序渐进,尽量减少换料应激和光照应激的强度,使鸡群平稳地过渡到产蛋阶段。
②加强饲养管理。保证鸡舍内有良好的通风换气;避免高密度饲养,采用投喂解暑药物、鸡体喷洒凉水等方法避免热应激;每天早晚增加喂料量和次数;避开每天最热时加料,以减轻机体的心脏负担,避免心力衰竭而导致死亡。
③加强鸡群近成熟期的饲养管理。确保营养全面,注意钙、磷的补充,喂料时可在料的表面另外添加适量贝壳粉,保证钙磷的正常需求。饲料中添加2%~3%的粗颗粒碳酸钙、维生素C和E,或在饮水中加入水溶性维生素C;据报道,饮水中加入碳酸氢钾,每只鸡0.6g,可显著降低死亡率。
④母鸡开产前后,使用恩诺沙星、阿莫西林等抗生素可预防肠炎和输卵管炎;拌料中加入浓缩鱼肝油以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减少各种应激的发生。
⑤对病情严重的鸡群,晚间11点到凌晨1点开灯1~2次,让鸡自由喝水,通过活动散热,减少血液的黏度,减轻心脏负担,从而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