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隐孢子虫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哪些?如何防治?
隐孢子虫病是由隐孢子虫寄生在脊椎动物的呼吸道、消化道、泌尿道和法氏囊等黏膜上皮细胞而引起的一种人、兽、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可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而引起感染。目前寄生于禽类的隐孢子虫被公认有贝氏隐孢子虫、火鸡隐孢子虫和鸡隐孢子虫3种;其中贝氏隐孢子虫为感染鸡的优势虫种,主要寄生在鸡的喉头、气管、法氏囊、泄殖腔等部位,引起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导致生产性能下降或死亡;当与免疫抑制性或其他呼吸道、消化道病原共同感染时,将会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
贝氏隐孢子虫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引发感染。5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10日龄以内的雏鸡易感性最高,发病和死亡主要发生于10日龄以内的雏鸡。
①经呼吸道和眼、鼻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病鸡表现为精神沉郁、嗜睡、厌食、体重减轻、咳嗽、打喷嚏、呼吸困难。重者表现为伏地,不愿活动,羽毛粗乱,两翅下垂等症状;生长停滞,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②经胃肠道感染贝氏隐孢子虫的病鸡表现出厌食、消瘦、嗜睡、羽毛松乱、下痢等症状。
③火鸡隐孢子虫致病性不强,但可引起雏鸡的腹泻、消瘦和中等程度的死亡率。
【病理变化】
①呼吸道感染贝氏隐孢子虫后可见鼻腔、喉头、气管、支气管有过量黏性分泌物及泡沫状的渗出物,有时气管内可见灰白色凝固物,呈干酪样。结膜水肿、充血;鼻旁窦肿胀;肺脏呈灰红色斑点状;气囊混浊,肺泡萎缩,脾脏肿大。
②胃肠道感染后可见小肠和大肠黏膜苍白或充血。肠内充满大量气体和液体,法氏囊内有黏液性渗出物,黏膜充血,法氏囊萎缩。
③火鸡隐孢子虫感染可导致病禽小肠苍白、肿胀,充满云雾状的黏性液体和气泡。
【防治措施】
①饲养密度大、禽舍通风不良、饲养管理不善或环境卫生较差的鸡场,隐孢子虫的感染率明显增高,故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对于控制鸡隐孢子虫病有一定效果。
②做好鸡舍清洁卫生工作,保持鸡舍干燥、通风、卫生;对禽舍和环境进行严格的消毒,以杀灭和减少环境中的隐孢子虫卵囊。氨水、甲醛、优氯净、漂白剂等对隐孢子虫虫卵有一定的杀灭作用。
③目前针对该病尚无有效的治疗药物。使用磺胺类药物、抗球虫药物,并配合抗生素、葡萄糖及维生素制剂,可以防止合并感染或继发感染,对控制本病有一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