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135 鸡传染性贫血病的症状有哪些?如何防治?

鸡传染性贫血病又叫鸡贫血因子病、肉鸡蓝翅病及肉鸡出血综合征等,是由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引起的一种以造血系统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器官组织萎缩、皮下和肌肉出血为主要特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所有日龄鸡均易感。该病主要经消化道和呼吸道进行水平传播;母鸡的种蛋和公鸡的精液被认为是垂直传播的重要途径。垂直感染可能是导致雏鸡出现典型发病现象的主要原因。成年鸡感染后,一般无症状,产蛋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不受影响;但可通过种蛋垂直传播病毒。

本病的主要症状为贫血,病鸡冠、肉髯、眼睑、脚趾皮肤等可视黏膜苍白,生长发育缓慢,食欲减退,羽毛蓬松,精神不振,翅下垂,体弱。临床以皮肤损伤为特征,常发生在翅膀及皮下,呈现紫蓝色,病变部位破溃后流出浆液性渗出物,若继发细菌、真菌感染可引起皮炎。眼观病变以骨髓黄化(脂肪化)和淋巴器官(胸腺、法氏囊)萎缩为特征,但多数病例多与其他病原体混合感染,使病情复杂化,病理变化呈现多样化。

本病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使用抗生素只能控制继发感染。消灭本病的根本措施是对种鸡场的鸡群及时进行检疫,严格淘汰阳性鸡,并加强日常卫生管理措施,尤其是器具、垫料、饲料等严格进行消毒管理外,还应按照疫病疫苗各自的免疫程序,定期做好免疫工作。目前,我国尚无商品化鸡传染性贫血病疫苗可用。国际上有两种商品化活疫苗可供免疫,一是通过鸡胚增殖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活疫苗,此类疫苗可通过饮水免疫,但必须在开产前5周以上使用,以免垂直传毒。二是通过长期细胞培养传代致弱的鸡传染性贫血病毒弱毒苗,接种母鸡(肌内、皮下或翅)进行免疫;但该弱毒株在易感雏鸡连续传代毒力可返强。以上两种疫苗免疫鸡后都可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