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鼻炎(鸡副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 哪些?如何防治?

157 鸡传染性鼻炎(鸡副嗜血杆菌病)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 哪些?如何防治?

鸡传染性鼻炎是由鸡嗜血杆菌引起鸡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眼结膜和鼻黏膜发炎,病鸡流泪、流水样或脓样鼻涕、打喷嚏,面部水肿和眶下窦肿胀等。有时伴有下呼吸道炎症;发病率高而死亡率低,但因淘汰率增多和产蛋率下降可造很严重的经济损失。

症状

面部水肿和结膜炎是本病的典型特征,严重者整个头部水肿,甚至波及喉部,一侧或两侧眼睛闭合,造成一时性失明;食欲及饮水量减少,有时伴有下痢,体重减轻,羽毛丰满;有时可见病鸡打喷嚏,病鸡鼻道和鼻旁窦充满浆液性或黏液性分泌物,分泌物黏着鼻孔,有恶臭味。随着病情发展,鼻液黏稠性增加,炎症蔓延至气管,由于黏液增多,呼吸困难,病鸡张口伸颈并有啰音,不断甩头,常因窒息而死亡。产蛋鸡产蛋率急剧下降,一般平均下降25%。本病往往并发其他疾病,使病程延长,病情更为严重,病死率增高。

病理变化

主要病变在鼻腔、眶下窦和气管黏膜,可见有急性卡他性炎症。鼻腔、眶下窦有灰白色黏液,黏膜发红水肿;喉头、气管黏膜呈桃红色并有黏液,严重者有干酪样物;常可见结膜炎,结膜充血肿胀,眼窝内有干酪样物填充;脸部及肉髯皮下水肿;有时可见肺炎和气管炎,气囊、腹腔及输卵管内有黄色干酪样物;产蛋鸡有时可见卵黄性腹膜炎,其他脏器无明显变化。

防治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防止引进病鸡及带菌鸡是预防本病的关键;改善鸡舍的通风条件,做好消毒工作,定期对鸡舍内外消毒,减少病菌的传播;同时给鸡群供应充足的营养物质;采取合理的饲养密度,禁止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鸡混养;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

②疫苗预防。目前国内开发的传染性鼻炎油乳剂灭活苗有A型和A-C型两种,对预防本病的发生有一定作用。25~50日龄首免,每只鸡肌内注射0.3mL;85~105日龄加强免疫,每只鸡肌内注射0.5mL。疫区鸡群在免疫前要使用3~5天抗生素,以防带菌鸡发病。

③药物治疗。首选药物为磺胺二甲氧嘧啶,按0.05%饮水3~7天;也可用链霉素,按每只鸡每次5万~10万国际单位或庆大霉素8000国际单位肌内注射,每天2次,连用3天。当有支原体和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时,必须同时使用泰乐菌素和青霉素才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