雏鸡脱水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221 雏鸡脱水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雏鸡脱水症是指雏鸡由于某种原因不同程度地丧失了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Na+),引起细胞外液减少的一种症状。

原因

①种蛋在孵化过程中,特别是出雏时因出雏机设定的湿度小或在出雏机内时间长而出现部分雏鸡脱水。

②雏鸡在存雏室停留时间长,室内湿度低于50%,易造成雏鸡脱水。

③雏鸡在运输过程中,路途远、时间长易脱水。

④育雏室温度高、湿度低,特别是温度高于35℃、湿度低于50%,易造成脱水。

⑤育雏期间饮水面积不够,密度大,雏鸡饮水困难时,部分雏鸡易出现脱水。

防治措施

①控制孵化过程中的湿度。种蛋在孵化过程中,出雏机湿度的设定要比孵化机高15%以上,出雏室地面要经常洒水,相对湿度达到65%左右。

②适时从出雏机内捡雏。种蛋孵化满20天,雏鸡开始出壳,当出雏量达70%时,就要开始捡一部分雏鸡,减少雏鸡在机内的停留时间,雏鸡在机内停留12h左右易脱水。

③控制存雏室的湿度。存雏室需要经常进行加湿,一般要求湿度在65%以上。

④防止运输应激。装运的雏盒之间应有缝隙;尽量保证运输车内空调设备正常运行;雏鸡进入舍内应及时开盖透气或散放出来。

⑤提高育雏舍内的相对湿度。一般在进雏鸡的前1天,育雏舍进行预温、加湿。为了减少雏鸡的脱水程度,雏鸡前3~4天的相对湿度应控制在70%以上,以后相对湿度允许在50%~60%之间。育雏前3~4天温度要求在32~34℃,不要超过35℃,因为35~36℃是雏鸡产生热应激的临界温度。

⑥早饮水。雏鸡到达育雏舍后,应及时进行饮水。为减少雏鸡脱水,可人工教雏鸡饮水,方法是用手抓握雏鸡头部使其喙插入水盘饮水,这样可使10%的雏鸡学会饮水,其他的大群雏鸡也就会饮水了。据试验研究,雏鸡出壳后24h消耗体内水分的8%,48h消耗水分的15%,时间再长会危及雏鸡健康,导致生长速度慢和均匀度差。早饮水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吸收残留卵黄,排出胎粪,增进食欲,有利于雏鸡迅速恢复体力。

⑦保证饮水面积。有的养殖场(户)饮水器少,导致部分雏鸡饮水不足。正常要求每100只肉雏鸡用6个1kg容积的饮水器,才能保证雏鸡前期的饮水面积。

⑧对脱水的病雏鸡进行处理。保持室内温度不变,向地面、墙壁、屋顶喷水,增加湿度;同时在饮用水中加入补液盐。对病情较重的鸡,需要增加维生素C、补液盐和电解多维的饮水,注意通风,排出室内污浊灰尘。及时注意调节温湿度,在0~6周龄时保持温度在25~32℃、湿度为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