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确诊鸡营养代谢性疾病?
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饲料中摄取适当数量和质量的营养。任何营养物质的缺乏或过量或比例失调,均可造成机体内某些营养物质代谢过程障碍,由此而引起的疾病,称为营养代谢性疾病。营养代谢性疾病多呈慢性经过,典型症状出现较晚,致使早期诊断比较困难,其诊断除应用常规的调查饲养条件、了解生理状况及生产性能、识别症状、剖检、药物疗效试验等综合分析外,大型集约化养禽场应对饲料、饮水、中间代谢物和鸡蛋等产品进行监测,最后才能确诊。具体诊断步骤如下。
(1)流行病学调查 重点调查疾病的发生情况,如发病季节、病死率、主要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等;饲养管理方式,如日粮配合及组成、饲料的种类及质量、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数量、饲养方法及程序等;环境状况,如土壤类型、水源资料及有无环境污染等。
(2)临床检查 应全面系统,并参照流行病学资料对所搜集到的症状进行综合分析。根据临床表现有时可大致推断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可能病因,如鸡不明原因的跛行、骨骼异常,可能是钙、磷代谢障碍病。
(3)病理学检查 有些营养代谢性疾病可呈现特征性的病理学改变,如关节型痛风时关节腔内有尿酸盐结晶沉积;维生素A缺乏时鸡的上部消化道和呼吸道黏膜会出现角化不全等现象。
(4)实验室检查 测定患病个体及发病鸡群血液、羽毛及组织器官等样品中某些营养物质及相关酶、代谢产物的含量,作为早期诊断和确诊的依据。如血液中甘油三酯含量升高是脂肪肝出血综合征的预兆;粪尿中尿酸含量升高为鸡痛风的标志。
(5)饲料分析 分析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提供各营养成分的水平及比例等方面的资料,可作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特别是营养缺乏病病因学诊断的直接证据。
(6)鸡产品(肉、蛋)检查 鸡本身对某些有害物质具有汇集作用,从而在其肉、蛋里的含量升高,或使其他营养物质缺乏;种鸡维生素缺乏可导致种蛋的孵化率降低、弱雏及雏鸡的死亡率增加。
(7)治疗性诊断 依据流行病学和临床检查结果建立的初步诊断或疑问诊断,可进行治疗性诊断,即补充某一种或几种可能缺乏的营养物质,观察其对疾病的治疗作用和预防效果。治疗性诊断可作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主要临床诊断方法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