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哪些?如何防治?

144 鸡病毒性关节炎的症状与病理变化有哪些?如何防治?

鸡病毒性关节炎,又称病毒性腱鞘炎,是由禽呼肠孤病毒引起鸡的一种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鸡和带毒禽的消化道和呼吸道中。病毒经消化道或呼吸道侵入机体,并在消化道、呼吸道复制,经血液向各组织器官扩散。鸡与鸡之间的直接或间接接触均可发生水平传播,在生殖器官中有病毒存在,又能经蛋垂直传播。排毒途径主要经消化道,病毒通过粪便污染饲料、饮水或孵化用的种蛋而传播。

流行病学

本病仅见于鸡,主要发生于肉鸡和肉蛋兼用鸡。各日龄的鸡均可发生本病,但临床上多见于4~16周龄的鸡,尤其是4~6周龄期间。种鸡群或蛋鸡群受感染后,产蛋率下降10%~15%。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为多发,一般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在急性发病群中,由于病鸡死亡、淘汰、生长停滞、饲料利用率低等均可造成严重损失。

症状

临床以关节炎、腱鞘炎、腓肠肌肌腱断裂为特征。主要发生于肉用仔鸡,病鸡跛行,步样蹒跚。转为慢性时,腱鞘硬化和粘连,关节不能活动。病初可能有轻微的呼吸道症状,食欲减退不愿走动,蹲伏、贫血和消瘦,随后出现跛行,胫关节、趾关节及连接的肌腱发炎肿胀。病程延长且严重时,可见一侧或两侧腓肠肌腱断裂,跖骨歪扭,趾后屈。

病理变化

在跗关节、趾关节、跖屈肌腱及趾伸肌腱常可见到明显的病变。在病的急性期,可见关节囊及腱鞘水肿、充血或点状出血,关节腔内含有少量淡黄色或带血色的渗出物;关节硬固,不能将跗关节伸直到正常状态,关节软骨糜烂,滑膜出血,肌腱断裂、出血、坏死,腱和腱鞘粘连等。有时还可见到心外膜、肝、脾和心肌上有细小的坏死灶。

与其他疫病的区别是:肌腱断裂是特征性的,可以以此区分细菌感染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还有一种特征性病变,即呼肠孤病毒感染可见跗关节内有大量澄清的血色黏液,而滑液囊支原体感染则可见跗关节内有黄白色的黏液,沙门氏菌或葡萄球菌感染则在肿胀的跗关节内可见浓厚的白色黏液。但临床情况常常是多种疾病混合感染。

防治措施

1~20日龄是本病的易感期,1日龄接种弱毒疫苗可有效地预防感染,但将影响马立克氏病疫苗的免疫效果。一般提倡用灭活苗免疫种鸡,其子代的母源抗体可保护初生雏鸡避免感染,且降低了经蛋传播的可能性。

饲养采用全进全出法。鸡病毒性关节炎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严格执行卫生消毒措施,如对鸡舍及环境进行彻底地清扫、冲洗后,用碱性消毒液或0.5%的有机碘消毒,并加强饲养管理,防止病毒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