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采集、保存和送检鸡寄生虫病料?
因寄生虫种类的不同,采集、保存病料的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1)蠕虫卵的采集 用漂浮法或沉淀法从粪便中收集,或将活虫置生理盐水中,让其产卵后再收集,然后放入加热到75~80℃的巴氏液(40%的甲醛溶液30mL,氯化钠75g,水1000mL)中保存。也可用40%的甲醛溶液10mL、95%的酒精30mL、甘油40mL、蒸馏水56mL配制的混合液保存。
(2)细小蠕虫(如线虫) 用分离针等小心地从胃肠内容物中挑出,放入盛有生理盐水的小试管内,塞紧,充分振荡,将污物洗净,然后放入煮沸过的含有5%甘油的70%酒精中,使虫体伸展保存。
(3)大型蠕虫(如蛔虫) 用弯头针和毛笔将虫体收集在生理盐水中,洗除虫体上的粪便、黏液,然后保存于70%的酒精或4%的甲醛溶液中(固定液加热到70℃左右,再投入虫体,使虫体在热固定液中伸直而固定)。
(4)绦虫的采集 如头节还吸附于肠壁上,为了保证虫体的完整,切勿用力猛拉,而应将附着有虫体的肠段剪下,连同虫体浸入生理盐水中,5~6h后头节会自行脱落,体节也自行伸直。
(5)蜘蛛昆虫病料的采集 可从动物体表或外界环境中采集。保存蜘蛛类(蜱、螨等)可将其投入开水中片刻,然后保存于70%的酒精内(最好加入5%的甘油);细小昆虫(如螨、虱和蠓等,因个体较小,常需刮取皮屑)可直接用70%的酒精保存。
(6)原虫的采集 血液内原虫可制成血片用甲醇固定,各片间用硬纸片隔开,用线扎紧;也可采用抗凝血迅速送检。组织内原虫(如阿米巴原虫),一般在死后剖检时,取一小块组织做成抹片或组织切片送检;粪便内原虫(如球虫),一般采取新排出的粪便,按蠕虫虫卵收集方法进行卵囊收集。保存卵囊是球虫保存最常用的方法,在收集到的卵囊中加入2.5%的重铬酸钾,置于室温中待其孢子形成,孢子形成后的卵囊可在5~20℃的常温下保存1年。
(7)病料的送检 要求送检人员对动物的发病情况十分了解或有翔实的记录,最好是现场技术人员亲自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