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消毒药物时需注意哪些问题?
应用消毒药时需注意以下问题。
(1)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一般情况下,药物的浓度越高,作用时间越长,消毒效果越好,但对组织的刺激性越大。若浓度过低,接触时间过短,则难以达到消毒的目的,因此,必须根据消毒药物的特性和消毒的对象,恰当掌握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
(2)消毒剂温度和被消毒物品的温湿度 在适当范围内,温度越高,消毒效果越好。据报道,温度每增加10℃,消毒效果增强1~1.5倍,因此消毒通常在15~25℃的温度下进行。
(3)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 消毒药物的消毒效果与环境中的有机物含量是成反比的,如果消毒环境中有机物的污物较多,也会影响消毒效果。因为有机物一方面可以掩盖病原体,对病原体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可降低消毒药物与病原体的结合而降低消毒药物的作用。
【提示】 建议养殖户在对鸡舍消毒时,尽量清理干净鸡舍内的鸡粪、墙壁上的污物,以提高消毒效果。
(4)环境中酸碱度(pH) 环境中的酸碱度对消毒药物药效有明显的影响,如酸性消毒剂在碱性环境中消毒效果明显降低。表面活性剂的季铵盐类消毒药物,其杀菌作用随pH升高而明显加强;苯甲酸则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减弱;戊二醛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但杀菌能力弱,当加入0.3%的碳酸氢钠,使其溶液pH达7.5~8.5时,杀菌活性显著增强,不但能杀死多种繁殖性细菌,还能杀死带芽孢的细菌;含氯消毒剂的最佳pH为5.0~6.0;以分子形式起作用的酚、苯甲酸等,当环境pH升高时,其杀菌作用减弱甚至消失;而季铵盐、氯己定及染料类药物甲紫等杀菌作用随pH升高而增强。
(5)消毒药物的拮抗作用 两种消毒药物混合使用时也许会降低药效,这是由于消毒药的理化性质决定的,所以养殖户在消毒时尽量不要将两种消毒药物配合使用,并且两种不同性质的消毒药使用时要隔开时间。如过氧乙酸、高锰酸钾等氧化剂与碘酊等还原剂之间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但会减弱消毒作用,还会加重对皮肤黏膜的刺激性和毒性。
【提示】 在实际消毒过程中,要根据消毒药物的标志、结合自己鸡舍环境、鸡病情况合理选择消毒药物,并注意严格按照消毒药物的使用说明进行调配,提高消毒药的效力,达到消毒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