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痛风病发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防治?
鸡痛风病又称尿石症、中毒性肾炎、肾性痛风、肾结合内脏或营养性痛风等,是由于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和肾脏损伤,使尿酸盐大量沉积于内脏器官或关节腔而形成的一种以消瘦、衰弱、关节肿大及运动障碍等症状为特征的代谢疾病。
【原因】
鸡痛风的发病因素复杂,包括蛋白质、能量水平、矿物质、维生素、霉菌毒素、疾病、环境、用药和遗传因素(品种、品系)及鸡体本身的代谢状况等多方面,给养禽业造成极大的危害。
①养鸡场(户)在配制日粮时,随意加大营养成分,如蛋白质饲料过量,尤其是过多使用含核蛋白多的饲料(如动物内脏、肉屑、鱼粉、大豆粉等)是发生本病的主要原因;还有因拌料不匀,致使日粮中钙磷比例失调,饲喂这样的日粮易造成肉仔鸡尿液中含钙量增高,进而形成碱性环境,导致尿酸盐的沉积和结晶,进而引发本病。
②为了降低成本,养鸡场(户)对饲料原料的质量要求不严,常使用廉价的陈化粮。对劣质原料缺乏鉴别能力,如使用含有尿素掺假的鱼粉、发霉的玉米、麸子等。尿素经体内代谢使肾脏中尿酸和尿酸盐含量增多而沉积。
③为预防和治疗肉仔鸡疾病而滥用药物,如长期大量使用磺胺类药物注射或拌料,使肾脏受损,尿酸盐排泄受阻。
④维生素A缺乏可使肾集合管、输尿管、食管、气管等黏膜上皮角质化、脱落,使尿酸排泄受阻并形成栓状物,进而导致发病。
⑤养鸡场(户)的饲养条件过于简陋,鸡舍窄小、潮湿、通风不良、光照、运动及饮水不足等,尤其是在笼养的封闭状态下,机体本身的新陈代谢功能随之下降,如再喂给高蛋白、高能量的饲料,会更加促使血液胶体发生变化,降低尿酸盐的溶解性,使其沉积而发生痛风。
⑥当发生某些传染病时,如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白痢、大肠杆菌病时,可引起尿酸盐的沉积。
【防治措施】
①把好饲料质量关。饲用日粮一定要做到营养成分的科学、合理,不使用陈化、劣质、变质原料。对饲料的加工、运输、储存、饲喂等过程严加管理,防止雨淋而受潮和霉变,保证饲料不受污染。
②避免滥用药物。鸡群用药应按量、按疗程、有针对性地科学给药。如雏禽用磺胺类药物时,一定要掌握好使用周期和剂量,同时投喂等量的碳酸氢钠;多给饮水以防中毒引起的结晶尿及肾组织损伤。很多药物是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即使对肾脏无害,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也能影响肾脏功能。
③日粮中添加饲料添加剂。在仔鸡日粮中添加高水平的蛋氨酸(0.3%~0.6%),可对肾脏有保护作用。日粮中添加一定量的硫酸铵(5.3g/kg)和氯化铵(10g/kg)可降低尿液的pH,使尿结石可溶解在尿酸中成为尿酸盐而排出体外,从而减少尿结石的发病率。
④加强饲养管理。要经常清扫鸡舍、清除粪便、严格消毒,保持清洁、干燥,避免有害气体如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的危害,不用或少用对肾脏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其他疾病合并感染。
⑤治疗措施。鸡发病后,将会对肾脏造成永久性的损伤,对高蛋白质、高钙及钙磷比例失调的日粮特别敏感,极易复发,无治疗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