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有几种?
寄生虫病的检验方法依据寄生虫类别、不同发育阶段及寄生部位可分为以下几类。
(1)粪便虫卵和虫体检查法 粪便检查是寄生虫病生前诊断的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多种寄生虫如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球虫等,寄生于鸡的消化系统或呼吸系统,其某一发育阶段的病原体常随鸡的粪便排出,因此,检查粪便发现有寄生虫的虫卵、幼虫、虫体或虫体断片,可确诊鸡消化系统(包括肝脏)、呼吸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的寄生虫病。常用的检查粪便中虫卵或幼虫等的方法有直接涂片法。漂浮集卵法、沉淀集卵法、麦氏计数法、毛蚴孵化法等。
①直接涂片法。用镊子或小棒取少许新鲜粪便,置载玻片上,滴加清洁常用水或50%的甘油溶液数滴,混匀,除去粗渣,加盖玻片后,置于显微镜下检查。制片厚度以通过粪便液膜能模糊识别片下字迹为宜。该法简便易行,适用于检查各种蠕虫的虫卵、球虫卵囊等,但检出率较低。
②饱和盐水漂浮法。取5~10g粪便置于100mL烧杯中,加入少量饱和盐水搅拌混匀后,继续加入10~20倍的饱和盐水,用玻璃棒搅匀,经细网筛或两层纱布过滤,将滤液置于平底试管内,静置30min左右,用直径为0.5~1.0cm的金属圈平着接触滤液表面,提起后将粘于金属圈上的液膜抖落于载玻片上,如此多次蘸取不同部位的液面后,加盖玻片镜检。也可将粪便滤液倒入直立的直径为1.5~2cm的平口试管或青霉素瓶中,直到液面接近管口时为止,然后用滴管补加粪液,滴至液面凸出管口为止,上放清洁盖玻片,静置30min后,平移此盖玻片至事先放有1滴甘油溶液的载玻片上镜检。也可将粪便滤液置于离心管内,按2500~3000转/min离心5~10min,取上浮物制片镜检。该法适用于粪便中线虫卵、绦虫卵和球虫卵囊的检查,检出率高。
③反复洗涤沉淀法。取粪便5~10g置于烧杯中,加入少量水捣成泥状,再加入10~20倍水充分搅和,用金属网筛或两层纱布滤入另一烧杯中,静置滤液15~20min后倾去上层液,保留沉渣,再加水与沉淀物重新搅拌,静置,如此反复操作,直至上清液透明为止,最后倾去上清液,用滴管或吸管吸取沉淀物滴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后镜检。也可将粪便滤液置离心管中,以2500~3000转/min离心3~5min,倾去上层液,再加水搅和,离心沉淀,如此反复操作,直到上层液透明为止,最后倒掉上清液,取沉淀物制片镜检。制片厚度要求同直接涂片法。该法便于集中检查和提高检出率,主要用于吸虫卵和棘头虫卵的检查,也可用于其他寄生虫卵和球虫卵囊等的检查。
④幼虫检查法。在固定于漏斗架上的漏斗下端接一根10~15cm长的胶皮管,其下端用止水夹固定。取10~20g粪便放在漏斗里的金属网筛上,沿漏斗边缘缓缓加入40℃左右的温水,直到把粪便淹没为止,静置0.5~3h,幼虫从粪便中游出,沉于底部;小心打开止水夹,使底部的液体流入离心管内,离心沉淀1min,吸去离心管内的上层液,把底部的沉淀物摇匀,用滴管移至载玻片上,或全部倒入小平皿内,用放大镜或在低倍显微镜下检查有无活动的幼虫。检查时需对发现的幼虫进行计数,用以估计动物受侵袭的程度。该法适用于随粪排出的幼虫或粪便培养物、器官组织及土壤、饲料中幼虫的检查。
(2)体表虫体检查法 主要用于寄生于体表的各种外寄生虫病的检查,如蜱、虱、螨等,多采用肉眼观察与显微镜相结合的方法。借助显微镜观察时需要刮皮取屑,然后在显微镜下查找虫体或虫卵。具体方法是:选择患病皮肤与健康皮肤交界处,先剪毛,取凸刃小刀,在酒精灯上消毒,使刀刃与皮肤表面垂直,刮取皮屑,直到皮肤轻微出血,将刮下的皮肤放在载玻片上,滴加50%的甘油溶液,覆以另一张载玻片。搓压玻片使病料散开,分开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检查。
(3)血液和组织液虫体检查法 用于检查寄生于血液或组织液内的寄生虫,如住白细胞原虫等。将采集的血液滴于载玻片一端,按常规方法推制成血片,晾干后用甲醛固定,进行姬氏或瑞氏染色法染色后用油镜镜头检查。
(4)组织内虫体检查法 有些原虫可以在动物身体不同组织中寄生。一般在鸡死后剖检时,取一小块组织,以其切面在载玻片上制成触片或抹片,晾干后固定,用姬氏染色法或瑞氏染色法染色后显微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