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当前,关于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教育已经引起各高校尤其是职业院校的高度重视。有效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是促进学生高质量就业的重要保障之一。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拔节孕穗期”,是大学生塑造“三观”、学习知识、培养能力、丰富阅历的黄金时期,对学生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在此期间,大学生既要适应前所未有的学习、生活,扮演新的社会角色,又要初步确定人生职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努力找到一展抱负、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在我国进入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面对新形势下的大学生就业工作,切实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提升促进学生顺利就业,显得更加重要。

为了认真贯彻十九大精神,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等文件要求,各高校均积极采取措施,从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改进就业创业指导服务等方面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高品质就业。因此,我们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遵循专创融合、课程思政的理念,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编写了本教材。该书可作为供高职高专院校公共基础课教材使用,也可供本科院校选用。

本教材是四川省2018—2020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教学改革项目《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体系与路径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聚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对教材内容和体系进行了特色化重构、整合,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第一、科学择业,能力本位。本教材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围绕择业定位、职业分析、求职准备、简历制作、面试制胜、礼行天下、职场适应等专题进行编写,每个专题设置名人语录、专题导读、互动实践,知识精讲、职场启示、技能实训、自我检测、延伸阅读等流程展开,体现专创融合、课程思政、理实一体、问题导向等理念,选取大学毕业生求职、面试、就业过程中常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整理和归纳,典型案例内容丰富、切合实际,给毕业生提供参考和借鉴。

第二、专创融合,注重实战。本教材遵循专创融合理念,立足高职创新创业的实际和需要,在就业指导课程中融入了专业特色和创业教育,注重用人单位HR的意见和建议,理论和实际相统一,具有较强的实战性和实用性。

第三、课程思政,协同育人。本教材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性人才,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问题,遵循“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理念,循序渐进,润物无声,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择业观,厚植家国情怀,将“爱国情、强国梦、报国行”有机统一起来,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相连,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砥砺奋斗中实现人生价值。

本教材由成都职业技术学院蒋家胜、范华亮老师担任主编,邓礼娟、何琳、郑月波担任副主编。第一章和第四章由范华亮编写,第二章和第三章由蒋家胜编写,第五章由何琳编写,第六章由郑月波编写,第七章由邓礼娟编写。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参考和借鉴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资料、网络资源、同类教材和相关研究成果,并直接引用了一些教材和文献资料以及同行的经验和案例,甚至有些难以一一列明,在此深表谢意!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仓促,书中难免有疏漏和不妥之处,真诚欢迎广大读者提出宝贵建议和意见,敬请广大专家、同行和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19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