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活动三:模拟身边的求职陷阱
讨论主题:求职陷阱
组织活动:分组讨论、搜集信息、模拟演练。
活动分享:根据各小组模拟的情境,组织各小组进行讨论与分享。
活动总结:通过讨论活动总结常见的几种求职陷阱和规避方式。
对于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刚刚接触社会,因之前没有经验,在求职的道路上很容易遇到一些求职陷阱。
一般来说,最普遍的是以下这五种求职陷阱,需要求职者引起注意。
1.你被录用了但有些费用要先交
在经历“重重关卡”后,你很“幸运”地被公司录用了。但对方却以岗前培训为借口,收取各种费用,如培训费、资料费、信息费等。等你交了钱后,却被告知条件不符,岗位已满,不予录用。所以如果对方要你交费培训,你就要小心了。
提醒:
现在这种骗术比较普遍,求职者要记住,任何招聘单位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培训费等行为都属于非法行为。招聘单位培训本单位职工也不会收取培训费。所以一旦对方让你交这个钱,你就要多加留意了。
2.自称
如今,社会上有很多所谓的招聘中介公司,这些公司一般都宣称自己人脉广、关系硬,可以为求职者找到心仪的工作。等你高高兴兴地交了中介费,就会发现找不到对方的人了。
提醒:
要相信天上不会掉馅饼,不可能有这种好事都让你遇到。这些中介往往就是利用求职者的这种心理行骗。所以,如果你遇到自称有关系,可以介绍好工作的中介,就要引起重视,不要轻易交纳中介费。
3.为了解你的业务能力先做几个方案来看看
有些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大规模招聘人才,等到了面试的时候就让你写方案、想创意点子。当你费心费力把方案交上去后,公司告知你不合适这个职位,以此方式免费获取求职者的方案和创意。
提醒:
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事先和公司约定好,自己做的文案或创意的劳动版权问题,声明自己的文案或创意,公司不得擅自拿来使用。
4.高薪聘请销售总监,其实就是招业务员
这些公司打出很诱人的招聘职位,例如“市场总监”“销售总监”,结果去面试了才发现,其实招的就是普通业务员。
提醒:
一些公司会在招聘信息上大做文章,什么零经验、高薪金,特意将职位夸大,看上去特别诱人。所以大学生在求职时,一定要问清楚自己应聘职位的具体内容、工作细节,不要只看表面。
5.先试用一段时间,表现良好转正后工资翻倍
有些企业在招聘时,不明确告知求职者试用期多久,然后就开始试用,试用期工资可能没有底薪,或者底薪很低,公司会给你画一个“饼”,承诺转正后工资会翻倍之类的。但过几个月后,公司便以不合适等各种理由炒你鱿鱼。
提醒:
对试用期,国家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劳动合同期限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1个月;劳动合同期限1年以上不满3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2个月;3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期限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劳动合同仅约定试用期的,试用期不成立,该期限为劳动合同期限。
支招:如何避免求职陷阱?
(1)一定要选择正规的求职渠道,例如本校的就业信息网或者其他联盟高校的就业信息网。本校的信息网发布的就业信息都是就业部门审核过的,一旦学生出现被侵权,学校就业部门和省就业部门可以介入维权,保护学生的利益。即便是同学或熟人介绍的公司,也需要进行事先了解。
(2)对每个面试的公司和岗位都要事先通过多种渠道进行了解,应聘单位是否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注册时间是否有效;也可在面试时观察公司的工作环境、公司面试流程是否正规等。
(3)在签订就业协议或是劳动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内容后再签字。
(4)最重要的是,应届毕业生要加强自身的防范意识,尤其是在工作前就提及交费、贷款时,一定要谨慎。一旦察觉自己可能遭遇“陷阱”后,可以向身边有经验的人或相关部门咨询和求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