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求职陷阱与规避
每逢毕业生求职的“冲刺阶段”,学生求职心切的特点就会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常常设置诸多招聘陷阱。面对重重陷阱,学生该如何规避,从而避免上当受骗呢?
下面就目前出现过的一些求职陷阱进行简单介绍,以供学生参考:
(1)名曰培训,实为骗钱
例如,一些招聘单位条件诱人,不收任何抵押金、带薪培训等,但一旦上岗后却要求求职者购买本公司产品,提出“象征性”地收取费用。
特别提醒:一旦招聘人员数量极大,入职过程也极为简单,就要提高警惕。因为这样的招聘主要目的很可能是骗取求职者的钱财。
(2)试用期
往往是打试用期与签约时间的时间差。以榨取廉价劳动力。
相关链接
王小姐本以为自己的学历不高,找工作会比较困难,不料,才面试了第一家公司,就彼此“情投意合”了,而且,公司开出的薪水也让王小姐感到满意,于是顺理成章进入了试用期。此时的王小姐尚未毕业,于是公司称要到7月后才能正式签约,这段时间可提前来工作,但是计为试用期,薪酬是正式员工的一半。王小姐决定在该公司上班直至毕业,期间的工作虽然是基础工作,但也十分辛苦。但是,临近毕业了,公司也没有提出所谓签约的事宜。王小姐多次询问,最终没有答复。在还未毕业的前一个月,王小姐过了试用期三个月,公司找了个含糊其辞的理由,表示未能正式录用。
特别提醒:一是要了解招聘公司历年招收员工的情况,通过公司历史招聘的情况,可容易地得知该公司的用人方式。若该公司在试用期后少有留下员工,则尽量避免跳入类似公司的陷阱。二是要密切关注劳动保护法中的保护内容,我国劳动保护法相关条款中有明确的规定试用期期限、薪酬和签约方式,该方面的内容知道得越详细越不易受到“陷阱公司”的左右。
(3)跨省招工行骗,再行“打劫”
一些学生通过网络或其他形式在外地发现适合自己的工作,与对方联络后,前往企业所在地面试。结果前来接站的人常常会以借用电话或其他事由骗取求职者财物,更有甚者将求职者带到偏僻的地方直接进行抢劫等。
特别提醒:按照劳动法规,跨省招聘必须出具本单位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劳动力市场主管部门的证明。异地求职时,求职者首先应该确认用人单位的真实性,并尽量避免一个人前往。
(4)先交押金,后被开除
在第一个月工作结束后,企业只付给求职者工资的一半,并称另一半为抵押金,说离职的时候退还。此后就以没完成工作量或其他借口将求职者开除,并扣下抵押金。
特别提醒:求职者在正式上岗前就应该和用人单位沟通好条件,拒绝扣押工资作为抵押金的非法行为。
(5)给一份钱,干多份活
一些私人企业在招聘时打出一份职务,上岗工作时一个人要干几份活,而工资只开一份。例如,某杂志社在招聘时写着文字总监,用人时文字总监既要采访写稿,又要编辑版面;既要拉广告业务,又要送杂志搞发行,却只领一份工资。
特别提醒:求职者与用人单位是平等的,在面试时应与用人单位谈好自己的工作范围。对于工作范围外的内容,应坚决予以拒绝。
(6)签劳动合同,限制自由
用人单位在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规定了不少日后可能发生争议情况的处理办法,这些处理办法对于求职者的权利没有保护,却在惩罚员工方面规定严格。
特别提醒:签订合同时,千万不要抱着大事已成的迫切心理,应注意看合同里的条款是否公正客观。一旦发现不合理的约定一定要在签字以前提出。
(7)名为招聘,实则诱人犯罪
如果招聘者夸夸其谈,反复强调招聘职位轻松、能拿高薪,很有可能是在引诱你加入传销、色情及其他非法机构。
特别提醒:对这种骗术,只要动脑稍加思考,尤其是与我国现行法律和社会道德体系相违背的“高薪职位”,就应有所怀疑。学生在应聘时,如果被骗子威胁恐吓,要想办法脱身,然后拨打110报警。
(8)“境外就业”,实则被奴役
部分人力资源公司、商务咨询公司等中介机构发布“境外”招聘信息,求职者应向劳动保障部门求证这些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特别提醒:要小心被一些中介机构利用“境外就业”的美丽谎言蒙蔽双眼,应聘时应格外留心,要确定信息发布机构是否具有“境外就业中介经营”的相关资质,签订劳务合同时也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9)招聘劳务工,“合同制”作门面
在发布招聘信息时注明工作性质为合同制,不少求职者由此感到合同制较为正规,单位能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欣然前往应聘。但在面试时却被单位告知该岗位只招劳务工(即协保人员,不需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的人员),由此造成了求职者徒劳往返。
特别提醒:在应聘过程中要和单位就某些关键事宜(诸如工作性质、薪资、相关福利待遇等)一一核实,并在签订合同时要求单位一一列明。对于单位在招聘信息中出现不诚信行为的,可拨打劳动保障服务热线12333进行举报。
(10)借中介机构招聘之名储备人才
目前有不少企业单位或人才信息公司,短时间内在网上发布招聘信息近千条,均为中介信息,并在每条信息的岗位描述中留下邮箱和公司的网址,要求求职者将个人简历直接发送公司邮箱或登录公司网站应聘。
相关链接
张某刚毕业,来到一家职业介绍所想找一份工作。一位“面容和善”的中年妇人详细地询问了他的经历、特长及对工作的要求后,让他填写了一张招聘表,收取了100元手续费后,让他回家等消息,并保证能帮他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张某在家等了将近一个月,仍无消息,打电话咨询,电话总是占线,当他再次登门找到那家职业介绍所时,发现已是人去楼空。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经常有人也是把希望寄托在这样的职业介绍所,有的甚至白等近1年,花了近千元钱,工作仍没有一点着落。也有刚毕业的学生,被中介所介绍一些“不十分明确”的工作,结果被介绍去了一些色情场所或从事非法传销等。
特别提醒:一是要谨慎选择中介公司。选择一家有资质的中介公司十分关键。正规的中介公司有严格的手续和营业执照。寻找可信度高的知名品牌中介公司,相对地找到工作的可能性也增大。所以要找有品牌、有信誉的中介公司。二是要仔细考察中介程序可信的中介公司,其业务流程不单单是“人性化”,给你些虚无缥缈的承诺,更重要的是一切程序非常明了,收费合理有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