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政策与形势研判

二、就业政策与形势研判

在就业工作中,必须正确认识所面临的就业形势,认真分析其中的有利因素和客观存在的困难,及其对就业工作产生的正面和负面影响,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困难从容应对。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出快速发展的态势,主要表现为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不断增加、入学率显著提升。1999年之后,我国高等教育步入了数量、规模不断扩大的黄金时期,实现了“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为此,毕业生就业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的教育研究理论,高等教育入学率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教育阶段。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入学率达到40%,提前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这意味着,在我国每10个18岁到22岁的年轻人中,就有4个能够接受高等教育。

近年来,由于内外经济增速趋缓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客观上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了一定影响。同时,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在众多高校持续扩招的基础上,我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越来越凸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就业市场渐趋饱和状态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近些年,高校的持续扩招使高校毕业生逐年递增,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成为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严峻问题。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量是559万人,2009年是611万人,2010年是650多万人,2011年是660万人,2012年是680万人,2015年是749万人,2016年是765万人。每年高校毕业生连年增加。不断扩大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与相对有限的就业岗位之间必然会出现供大于求的关系,就业难度可想而知。

根据中国社科院《社会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披露,2008年大学毕业生的失业率为9.1%,2010年为12%。2015年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为91.7%(本科院校毕业生就业率为92.2%,高职高专为91.2%),与2014年的数据基本持平且略有下降,这意味着每年有数十万的高校毕业生找不到工作。究其原因,毕业生逐年增加,同时又遇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为中低速增长,社会提供的新增就业岗位有限。

2.就业形势现状分析

在当今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其现状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供需不平衡,主要表现为总量失衡、产业结构不合理、空间结构失衡,导致人职不匹配、地域矛盾突出等。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应届毕业生不受用人单位青睐,喜欢用有经验的熟手。三是就业竞争日益激烈,毕业生就业已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四是就业管理需要进一步规范,不少地区限制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性障碍依然存在。

3.就业市场的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以及毕业生就业市场化的进一步规范,今后几年毕业生就业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供求形势将发生变化,无形市场快速发展,就业市场的功能更完善,宏观调控进一步加强。

4.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

就业政策是指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及高等院校为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而制定的系列政策、方针、规定的总和。就业政策具有导向作用,它可以引导大学生走上正确的择业道路,少走弯路,提高就业成功率。比如《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关于组织开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的通知》《关于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的通知》《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优惠政策》《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办理就业手续有关问题的通知》等。

5.测试方法

全面了解自己的个性和能力特点,能够帮助我们确定自己的优势和兴趣所在,确定职业生涯发展方向。

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自我探索工具是职业心理测评问卷和分析表,主要包括: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职业兴趣测验等。

例如:测评“你是第几段位的求职高手?”

(1)是否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

(2)是否使用过职业测评或者未来希望借助职业测评来了解自己适合从事的职业?

(3)是否已经有了明确的职业目标?

(4)对于你已经锁定的职业目标,你是否了解它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所要求的技能、任职资格、兴趣和性格?(如果上一题选择“否”,请跳过此题)

(5)是否清楚自己希望工作的行业?

(6)是否清楚自己希望工作的企业类型(国企、民营、外资、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

(7)你是否准备在毕业六个月以前就开始求职?

(8)你是否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求职帮助?如大学组织的招聘会、辅导求职策略、辅导面试技巧、辅导简历写作等(就业心理辅导课程除外)。

(9)你了解招聘信息的渠道是否超过三个以上?

(10)求职前你是否有过与专业有关或无关的实习经历?

测验分析:你的“求职段位”

(1)求职门外汉:0~3分,你的情况已经很危险,甚至连自己的职业方向在哪里都不清楚,尚未做好准备的你怎能天真地期待那12%的失业率不落在自己头上呢?

(2)求职菜鸟:4~7分,你对自己的职业方向依然有些迷茫,求职准备也还不够充分,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得不为你捏一把汗。要想得到更多的机会、增加求职胜算,你还需要更明确的职业规划和更有针对性的准备!

(3)求职达人:8~10分,你似乎为自己规划好了职业发展之路,准备充分的你早已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地在等待机会了,你要做的只是在求职实战中更好地展示自己。

除了利用测评工具外,还有一些其他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进行自我探索。这些方法包括:

(1)现实情景检验法,即在日常活动中认识自己。

(2)内省法,即通过与自己的内心真实地接触,和自己进行对话来反思和认识自己。

(3)成长经历法,即从过去的经历中认识自己的特质。

(4)他人评价法,即通过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来了解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