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求职举止礼仪
在当今社会,追求风度美已成为生活的潮流,风度美不仅体现在谈吐的规范得体上,也表现在举手投足的良好习惯中。举止是指人的动作和表情,日常工作、生活、交际中的举手投足、一颦一笑,都谓之举止。举止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好似一面镜子,它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一个人的文化蕴涵、知识和道德修养,是一个人教养、学识、道德的外在表现。
在社会交往中,一个人的举止关系着其形象的塑造,甚至影响国家民族的形象。潇洒优雅的举止,给人以清新明快的美感;端庄含蓄的举止,给人以深沉稳健的印象;豁达坦率的举止,给人以诚恳热情的感觉……因此,在交往中,我们应该使自己成为举止优雅的人。
(一)立姿
俗话说“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古人亦云:“立如松。”站的姿势应该是自然、放松、优美的。不论站立时摆何种姿势,只有脚的姿势及角度在变,而身体一定保持绝对的挺直。
标准的站立姿势要求挺胸收腹,两肩平齐,双臂自然下垂,双腿靠拢,脚尖张开约60°,或双脚与肩同宽。站累时,脚可以撤半步,但上体仍须保持垂直,身体重心在两腿正中,精神饱满、表情自然。不能低头哈腰,挺腹弯曲,不要斜倚在家具、墙门等物体上,更不要半靠半坐在桌凳上。
与外宾说话时,应面向对方站立,保持一定距离,太远或太近都是不礼貌的。站立姿势要正,可以稍弯腰,切忌不要身体歪斜,两腿分开距离过大,或倚墙靠柱,手扶椅背等失礼姿态。
站着与人交谈时,双手或下垂或叠放在腹部,右手放在左手上,不可双臂交叉,更不能两手叉腰或将手插在裤袋或下意识地做小动作。
(二)坐姿
坐姿总的要求是舒适自然、大方端庄。在社交活动中,对入座和落座都有一定要求。入座时,动作要轻盈和缓,自然从容。落座要轻,不要猛地坐下,发出声响,起坐要端庄稳重。
1.正确的坐姿
(1)上身自然挺直,两臂弯曲放在双膝上,或双手半握放在膝上,手心都要向下。有长辈在座,年少者应上身稍微前倾,以示尊敬。
(2)说话时可以侧坐,侧坐时上体与腿同时向一侧,要把双膝靠拢,脚跟靠紧。坐着时不要有摆弄手指、拉衣角、整理头发等动作。
(3)两腿既不能过于前伸,也不能过于后展,更不能腿脚摇晃。
2.不雅的坐姿
(1)两膝分开,两脚呈八字形,两脚尖朝内,脚跟朝外,在椅子上前俯后仰或把腿架在椅子或沙发扶手或茶几上。
(2)两腿交叠而坐时,悬空的脚尖不能向上,更不能上下抖动或摆动。
(3)与人谈话时,勿将上身往前倾或以手支撑下巴。
坐姿要与不同场合、环境相适应。例如,一般来讲,沙发椅较宽大,不要坐得太靠里,可以将左腿跷在右腿上,显得高贵大方,但不宜跷得过高。女士尤其应注意,不能露出衬裙,有损美观与风度。
在公众场所不要趴在桌子上、不要躺在沙发上、不要半坐在桌子或椅背上,坐时两膝不要摇晃,两腿不要抖动,两脚尖也不要拍打地面,一般以不跷腿为佳,偶尔在适当的场合可以跷起二郎腿,但腿也不宜摆动。女性切忌跷二郎腿,那样极不雅观。坐时务必双膝并拢,不论坐在椅子上还是沙发上,都要拉一拉裙摆,双手自然而然地放在大腿一侧。
如果在社交场合既有沙发又有椅子时,则应选择椅子,因椅子较硬,坐姿不易改变,而沙发较软,坐下去凹陷影响坐姿的优美。若女性穿裙子乘车,上车时应先伸一只脚上车,侧身坐下后再抬另一只脚;下车时应双脚同时伸出车外着地,略弯一下腰前倾而出,然后站直身子。
(三)行姿
行走的姿势极为重要,因为人行走总比站立的时候多,而且一般又都在公共场所进行,人与人相互自然地构成了审美对象。行走时,步态应该自然轻盈,目视前方,身体挺直,双肩自然下垂,两臂摆动协调,膝关节与脚尖正对前进方向。行走的步子应大小适中,自然稳健,节奏与着地的重力一致。男女同行时,男士的步子应当与女士保持一致,习惯上要男左女右并肩行走,即男士走在女士的左边,其理由在于:
(1)保护女士免遭汽车碰撞,即遵守传统的男性义务观;
(2)防止汽车溅起的泥水弄脏了女士的衣裙;
(3)防止女士的挎包被抢劫。因此,男士有理由走在女士的左边。
男士不可在白天搀着女士的胳膊或搂着她的腰行走,更不可勾肩搭背。男士切忌抓住女士的胳膊或小臂,强拉她而行,只有当帮助女士上车或走很陡的台阶时,才可用手托住女士的臂肘。为了穿过拥挤的人群,男士可以拉住女士的手,为她引路。
在西方国家,为了表示尊重和谦让妇女,人们时时事事遵循“女士优先”的原则。若不遵从这一原则,会被视为一个行为粗鲁和缺乏教养的人。对女性表示谦恭礼貌,是西方人引以为豪的传统。例如,如果遇上弹簧门,男士应先行一步而后扶着门把手再请女士进出;若遇上旋转门,当门在旋转时,男士应请女士先行,当门未旋转时,男士应先行一步,以便控制旋转速度,再请女士进出。
上下电梯时,男士应让女士先上先下。电梯内人多时,男士应先上先下,为女士引路。上楼梯时,男士应让女士走在前面;下楼梯时,男士应让女士走在后面,以防止跌倒摔跤等意外发生。如果女士需要帮忙,男士应主动帮忙拿东西或上前搀扶。在社交场合,女士走进房间时,男士要起立。
走路时应自然地摆动双臂,幅度不可太大,只能小摆,前后摆动的幅度为45°左右,切忌做左右摆动;应保持身体的挺直,切忌摇头晃肩;膝盖和脚踝都应轻松自如,以免浑身僵硬,同时切忌走“外八字”或“内八字”;多人一起行走时,不要排成横队,不要勾肩搭背;遇事可加快步伐,但不可慌张奔跑。
总之,行姿千姿百态,没有固定模式,或矫健或轻盈,或显得精神抖擞,或显得庄重优雅,只要是与交际场合协调并能表现自己个性的行姿就是正确的。
(四)手势
手势是人们在交往中不可缺少的、最有表现力的一种“体态语言”,是一种动态美。手势做得得体适度,会在交际中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适当地运用手势,可以增强感性的表达。与客人谈话时,手势不宜过多,动作不宜过大,要给人一种优雅含蓄且彬彬有礼的感觉。一般认为,掌心向上的手势有一种诚恳、尊重他人的含义;掌心向下的手势意味着不够坦率,缺乏诚意等。握紧拳头暗示进攻和自卫,也表示愤怒。伸出手指来指点,含有教训人的意味。因此,在引路、指示方向等时,应注意手指自然并拢,掌心向上,切忌伸出食指来指点。当然,单靠手势而神态麻木和漫不经心是不行的,还要靠面部的表情和身体各部分的配合,才能让人感觉到这是一种真诚交往。
1.手指指点
谈话时,伸出食指向对方指指点点是一种不礼貌的举动,这表示对对方的轻蔑,如若手腕举高些,指向某人的脸,问题就更严重了。西方人似乎比东方人更忌讳别人的指点。
2.挥手招呼人
如果一个人远远地要另一个人过来,怎样向他发出召唤的手势呢?手心朝上还是手心朝下?手心朝上,并拢的四指向内侧摆动,这种唤人的架势太容易给人颐指气使的感觉。正确而有礼貌的做法是:高抬手臂,使手臂与身体之间的角度不小于90°,手心朝下,轻挥手腕。
3.捻指
捻指就是用手的大拇指与食指弹出“叭叭”的声响,它所表示的意义比较复杂:有时是表示高兴;有时是表示对对方所说的话语感兴趣或完全赞同;有时则暗含轻浮的意味。
在陌生的场合或不熟悉的人面前,轻易地打捻指会使人觉得很没教养。即使在与熟人打招呼时使用捻指,也会使人觉得很不舒服。毕竟,这是一种很随便的举止,慎用为好。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往往借助手势来表达某些思想,在说话时也常常用手势来加强语气,使交谈变得有声有色。然而由于各种风俗习惯迥异,相同手势所表示的意思不仅有所出入,而且有的还大相径庭。如使用不当,轻则造成笑话或误解;重则惹人恼怒,甚至反目成仇。
(五)动作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是处在被动的状态,因此,动作的优美是值得注意和培养的。
1.上下楼梯
上下楼梯时,头要正,背要伸直,胸要微挺,臂部要收,膝要弯曲。
2.上下车
上车时,要侧着身体进入车内,绝不要头先进去;下车时,也应侧着身体,移动靠近车门,然后伸出一只脚踏在地面上,眼睛看前方,再以手的支撑力移动另一只脚,头部自然伸出,起身立稳后,再缓步离开。女士上车时,不应该先把一条腿伸进去,然后再伸进另一条腿,最为得体的方式是:先轻轻地坐到座位上,再把双腿一起收进车里;下车时,双脚应同时踏到路面上。
3.取低处物品
拿取低处的物品或拾起落在地上的东西时,不要弯上身,翘臀部,要利用蹲和屈膝动作。具体做法是双脚稍分开,站在要拿或要捡的东西旁边,蹲下、屈膝去拿,要慢慢地把腰部压低。
4.鞠躬
鞠躬时,头自然下垂,腰弯至45°。在走廊上碰面,或在人前通过时,15°的低头招呼就够了。
5.打招呼
打招呼时,无论用点头、手势还是眼神,都应看着对方的脸,露出笑容。打招呼的动作幅度要小,如点头只要轻轻一点即可。
6.递物
递物的要领是物品用双手拿在胸前递出,物的尖端不可指向对方。一只手拿着东西,直接往对方手里放也缺少风度。
(六)表情
在人际交往中,最能打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表情。正如古人所言:“人身之有面,犹室之有门,人未入室,先见大门。”表情应随环境、心境的变化而变化,而眼神最能表现一个人的表情。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和情感都能从眼神的微妙变化中反映出来。在与人交谈时,目光应注视对方,充满热情。应避免使用那种冷漠、轻蔑、阴沉、惊慌、敌视、斜视、左顾右盼的目光。社交中运用真诚而热情的眼神能够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
微笑表示相互敬重,相互友好,是一种文明、礼貌的举止;微笑也是一种传递信息的无声的表情语言之一。一个善于通过目光和笑容表达美好情感的人,既可以显示涵养,使自身增添魅力,也可以给人以好感和美感。
(七)握手与拱手
1.握手的姿势
一般地,握手的两个人手掌相握呈垂直状态,表示平等而自然的关系,这是最稳妥的握手方式。如要表示谦虚或恭敬,则可掌心向上同他人握手。而如果是伸出双手去捧接,就更是谦恭备至了。但切切不可掌心向下握住对方的手,这通常是傲慢无礼的表现。握手时应伸出右手,绝不能伸出左手与人相握。
2.握手的顺序
在上下级之间握手时,应由上级先伸出手,下级接握;在长幼之间,应由长辈先伸出手,晚辈接握;在男女之间,应由女方先伸出手,男方接握。
握手的力度也应注意。一般情况下,相互间稍握一下即可。如果是热烈握手,可以使劲摇晃几下,这是十分友好的表示。
握手的时间通常以3~5秒为宜,除关系亲近的人可以长时间握手外,一般都是握一下即可。握手时应双眼注视对方眼睛,表示诚意。
3.拱手
拱手致意在我国是一种民间传统的会面礼,是人们表示祝贺、祝愿的一种施礼方式。其姿势是起身站立,上身挺直,两臂前伸,双手在胸前高举抱拳,通常为左手握空拳,右手抱左手,拱手齐眉,上下略摆动几下。
在我国,拱手致意通常用于以下场合:遇重大节日,如春节时,邻居、朋友、同事见面常拱手为礼,以示祝愿;为欢庆节日而召开的团拜会上,大家欢聚一堂,互相祝愿,常以拱手致意。婚礼、生日、庆功等喜庆场合,来宾也可以以拱手致意的方式向当事人表示祝贺。
双方告别、互道尊重时可以用拱手礼,有时向对方表示歉意也可以用拱手表示。拱手致意常常与寒暄同时进行,如拱手的同时说“恭喜、恭喜”“久仰、久仰”“请多多关照”“节日快乐”“后会有期”等。
(八)名片礼节
公务人员在工作中使用名片,是职业的需要,它可以帮助公众认识和了解你,也可以使你掌握公众的有关信息。借助名片,公务人员可以建立起一个广泛的公众联络网,便于工作的展开。
1.名片的一般规格
名片的正面上方印有工作单位,中间印有姓名、职务,下方印有地址、电话。通常,名片的正面印有中文,背面印有相应的英文。
2.递交名片
当我们向他人递送自己的名片时,应说“请多多指教”,同时身体微微前倾,低头示意。最好是用双手呈上名片,将名片放置在手掌中,用拇指压住名片的正面,其余四指托住名片的反面,要将名片反向呈给对方,便于对方阅读。如果自己的姓名中有不常用的字,最好能将自己的名字读一遍,以便对方称呼。
3.接受名片
接受他人的名片时,也应恭敬,当对方说“请多多指教”时,可礼貌地应答一句“不敢当”或“随时请教”。接过名片后一定要看一遍,绝对不可不看一眼就收藏起来,这样会使人感到你欠诚意。看不清的地方应及时请教,看过名片后应将名片放好,不要随意乱置,以免使人感到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