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选择的四大“黄金法则
所谓就业选择的四大黄金法则是指:择世所需、择己所爱、择己所长,并在保证前三个法则的基础上,追求发展和收益最大化,即择己所利。
1.择世所需
任何职业的兴起、发展、衰落及消亡均是由社会需要的变化引起的。因此,同学们在进行就业选择时,不仅要了解当前的社会职业需求状况,还要善于预测职业随社会需要而变化的未来走向,以便能使自己的就业选择有一定的远见。否则,一味死盯着眼前热门的职业,可能会陷入不利长远发展的选择失误上。
2.择己所爱
就业选择要考虑自己喜欢哪种职业,或者对哪种职业比较感兴趣。研究表明,一个对所从事职业感兴趣的人,能够发挥其才能的80%~90%,且能保持长时间、高效率、不疲劳;而对所从事职业不感兴趣的人,则只能发挥其才能的20%~30%,且容易精疲力竭。一般来说,只有从事自己喜爱的、感兴趣的工作,工作本身才能给你一种满足感,你的职业生涯才会变得妙趣横生。因此,择己所爱是大学生做好就业选择的重要依据。
3.择己所长
在人才市场的就业竞争中,同学们必须善于在比较中认清自己在竞争中的优势和劣势。然后在此基础上按照“择己所长、扬长避短”的原则进行具体的就业选择。大学生应特别注意要尽可能学以致用,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把就业选择定位在与自己所学专业有较密切联系的行业领域。
4.择己所利
职业是个人谋生的手段,其目的之一在于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同学们在就业时,自然会考虑职业带来的收益,尽可能使个人价值最大化。明智的选择是在由收入、社会地位、成就感和工作付出等变量组成的函数中找出一个最大值。当然,这里所指的利益,不是单纯的薪酬待遇等,而是要综合权衡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综合自己爱好、特长和个人需要,进而得出合理的结论。
链接
择业定位四种策略
择业定位通常有四种策略:
1.单一定位策略[1]
即只考虑一种职业,而不考虑其他职业。如学工商管理的学生只把自己未来的工作定位为职业经理人;学市场营销的学生只定位为销售人员;学会计的同学只打算今后从事会计工作;学旅游管理的同学只想今后作为一名旅游服务人员;学计算机的同学只选择计算机研究与软件开发的工作等。
2.双重定位策略
即同时考虑两种不同的职业,如学护理专业的同学把自己未来的取业优先定位于护理服务,但同时也考虑从事药物营销工作;学工商管理的同学既考虑企业管理工作,也考虑从事销售工作;学金融类专业的同学除了从事金融相关服务外,还可以从事企业管理、自行创业等。
3.多重定位策降
这种策略是同时考虑三种及以上的职业去向。如学社会工作的同学把自己的未来择业定位于政府机关工作,或在高校任教,或企业专门从事市场调研工作,或统计工作,或秘书工作等。
4.改变定位策略
即根据特定的市场机会或客观情势变化改变自己先前的定位。如有位学工商管理的大学生,开始时把自己的择业定位于企业管理培训生,后改为一般的销售人员,最后又因参加公务员考试被录取,选择进入政府机关做公务员。择业定位并非一成不变的选择,特别是在大学生刚步入职场的职业生涯初期,可能会一次或数次改变或修订当初的择业定位,以适应新的社会变化,获得更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