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行动

就业行动

作为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对求职择业应持慎重态度,应该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作一番筹划,拟定一份个人的求职计划,从而使自己的择业行为有序有效。

拟定求职计划

1.正确评价自我

解剖自己所具有的条件,达到“知己”的目的:

(1)研究自己的心理状态。

(2)研究自己的特殊能力。

(3)研究自己的“家境”。

(4)研究自己的品性。

2.目标定位和策略

(1)首先,要有初、中、高明确的目标层次。

(2)其次,至少要在岗位或专业要求、薪酬、工作环境、个人发展等方面有定性和定量要求。

3.科学选择求职途径

案例:

面临毕业的小张,携带着几十份简历去参加人才招聘会,他想应聘一家商贸公司的业务员一职,可该企业半小时之内就收到30多份应聘该职位的求职表,小张看机会渺茫,便又去应聘一家经贸发展公司的文秘岗位,这个岗位同样是应聘者如云。小张连日在人才市场打转也没找到工作。回到学校后,听到同学们有的是通过互联网向很多公司发了简历,有的是直接登门拜访已面谈了好几家公司了,有的是通过打了大量的电话已约好了几家公司面谈,也有的是靠熟人介绍去了几家公司面试后等候通知的……小张的情绪变得才低落。

(1)如何在招聘会上求职

会前准备:定位、简历、衣着等。

进入会场:态度、目标、时机等。

(2)如何在网上求职

①漫不经心地四处张贴简历。

②把简历贴在附件里。

③邀请老板光顾并非十全十美的私人站点。

④冗长的电子邮件和应征信。

⑤激怒网友。

⑥在网上“迷路”。

⑦把所有的“蛋”都放在网络的一个“篮子”里。

⑧同时在一家公司应征数个职位。

⑨随意在简历上列出证明人。

⑩大量投递简历。

(3)求助亲友求职

通过家人、朋友等推荐获得求职机会。

(4)通过电话求职

注意:确认求职电话的必要性;确认面试的时间和地点。

(5)通过招聘广告求职

(6)通过实习单位求职

(7)通过职业介绍所等中介机构求职

(8)走出自己独特的求职道路

案例:

有一位年轻人学校毕业后来到美国西部,他想当一名新闻记者,但人生地不熟,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于是,他想起了大作家马克·吐温。年轻人写了一封信给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马克·吐温接到信后,给年轻人回了信,信上说:“如果你能按照我的办法去做,你肯定能得到一席之地。”马克·吐温还问年轻人,他希望到哪一家报社。年轻人看了十分高兴,马上回信告诉了马克·吐温。于是,马克·吐温告诉他:“你可以先到这家报社,告诉他们你现在不需要薪水,只是想找到一份工作,打发无聊,你会在报社好好地干。一般情况下,报社不会拒绝一个不要薪水的求职人员。你获得工作以后,就努力去干。把采写的新闻给他们看,然后发表出来,你的名字和业绩就会慢慢被别人知道,如果你很出色,那么,社会上就有人会聘用你。然后你可以到主管那儿,对他说,如果报社能够给我相同的报酬,那么,我愿意留在这里。对于报社来说,他们不愿意放弃一个有经验且熟悉单位业务的工作人员。”年轻人听了,有些怀疑。但还是照着马克·吐温的办法做了。不出几个月,他就接到了别的报社的聘任书。而这家报社知道后,愿意出更高的薪水挽留他。

4.客观分析就业环境

(1)当前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趋势;

(2)社会热点职业门类分布及需求状况;

(3)所学专业在社会上的需求形势;

(4)自己所择职业在目前与未来社会中的地位情况;

(5)社会发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

(6)自己所选择的单位在未来行业发展大趋势问题的认识。

就业环境的分析掌握主要包括两点:一是本地区就业信息的掌握;二是其他地区就业信息的掌握。

5.必须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1)学会为人处事:培养友情,参与群体;

(2)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

(3)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4)增强你的沟通能力。

6.案例分析

案例一:

我的求职计划就是:一步登天

经过深思熟虑,王强为自己定下求职“六原则”,即“钱多、事少、离家近、责任轻、升职快、福利好”。声称:我就是要一步登天,找到能满足我所有要求的公司。这样先后与5家企业面谈,竟没有一家企业要录用他。临近毕业他尚未找到理想工作。

案例分析:

分步实施,就需要计划,倘若想一步登天,计划也就失去了意义!人刚拿起笔,就意味着已经失败了。

案例二:

我的求职计划就是:一条路走到底

段某是某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听人说电力行业收入高、待遇好,加上家长对其求职的影响,将求职定位在大城市的供电局。但在招聘市场上,她几乎每次都难觅供电局招聘的摊位,托人找关系也没有回音,但她仍执意要进供电局,以致许多求职的机会被她错过。

案例分析:

守株待兔,贻笑大方。难道天下的求职者都是这样“执着”吗?职业指导专家建议:不要再犯傻!立即找一张白纸,制作一个适于你的职业清单。至少列出30个职业。

案例三:

求职计划有什么用

小李认为求职计划没有用,找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包装”。他请专业人员制作简历,中英文各一份,加上经过艺术处理的封面,再置办一套西服。发信息、招聘会、上网一下就送出了上百份简历;三个月过去,上网费交了不少,手机费直线上升,但是,工作一筹莫展。

案例分析: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这就是求职计划的魅力。

案例四:

只知计划,不问变化

按照计划,张建在面试中,故意表现得很外向,夸夸其谈,主动出击,咄咄逼人,显示了作为一位才子的风采。他怎么也没想到,一切却适得其反。因为这个职位隶属财务部,需要有精通专业知识、做事认真、作风踏实,而他的表现只能证明,他不适合在这样的团队里工作。张建回到学校,把“求职就这几招”的文章扔到一边。

案例分析:

21世纪的特点就是灵活和变化。不懂这一点,什么样的求职计划也无济于事。

案例五:

明日去求职,今日赶紧“编”几条

李燕是个性格内向的女生,爱好钻研,经常在同学们参加各种活动的时候,她却独自在图书馆看书。她担心这个性格会影响单位对她的印象,所以在简历上编了几条参加组织的活动。面试时用人单位请她详细说说组织过程,她答不上,而被拒绝。事后,用人单位在面试评价表中写到:此人专业知识扎实,人品有疑问。

案例分析:

求职计划不是“编”出来的,而是“设计”出来的。既然要设计,就有一套规则:目标、途径、时间表等都要设计。当然,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实事求是!

案例六:

我喜欢速战速决

王祥为自己制定了一个重点出击,速战速决的求职计划:一个月之内参加五次招聘会,争取面试20家单位。力争一个月之内,搞定。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王祥才发现,自己的计划完全是纸上谈兵。三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呢!

找工作的平均周期一般是4个月。而且你必须争取在4个月中做到在每个工作日平均去见1.5位雇主,4个月是120天,120天乘于1.5,就是180位雇主。你要想缩短周期,那就增加每天的面试频次,有人一天当中上午面试2个,下午面试2个。

案例分析:

何去何从,还要先学会做好详细的求职计划!

7.制订求职计划的步骤

综上所述,制订个人求职计划的具体步骤可简单概括为以下几个步骤:

步骤一:确立期望

大学生求职者要知道自己快要离开学校,即将在社会上面对新的职责,要进一步仔细考虑自己的教育背景及其他条件,它们究竟可以容许自己在哪个范围内选择。求职者必须将对职业的自我期待与社会期待现实地对应起来。

步骤二:自我评估

求职者需要清楚自己的职业需要、价值观、能力、兴趣、理想和个人的素质条件,以此为基础才能订立正确的职业目标。自我评估,既不能拔高自己,也不能贬低自己。两个极端都会影响自己对职业的合理定向。

评估内容如下:

(1)明晰个人求职必备条件。

(2)分析个人求职条件,并进行改善和提高。

(3)制订个人求职规划。

步骤三:搜索信息

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并对信息加以整理和分析,以便在求职计划中加以条理化,明确主次、真伪和有效性。

步骤四:拟定目标

综合各种信息,确认后,根据实际的几种发展方向和可能性深入品味多种可能性的后果,细细考虑适合自己、有实现可能的职业目标,从中初步选定求职的最理想目标、基本目标和参考目标,有了富有弹性、层次分明的目标结构,求职也就有了主攻方向和努力方向。

步骤五:拟定行动方案

拟定行动方案是个具体复杂的工作,它包含着多种可能性的因素,需要考虑时间因素、环境因素、竞争对手情况,有无“门路”可以引荐,用人单位用人指标情况等;还要考虑需要做哪些具体准备,如物质准备:服装、自荐材料、证书、介绍信、推荐材料、作品等;心理准备:精神状态的调整、挫折难题的心理承受、取得成功的毅力与韧性等。

步骤六:动态调整方案

求职计划还需要根据求职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使之富有弹性,以保证求职计划有效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