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四种窑炉

3.四种窑炉

瓷器制作成功,要依靠窑火。如果没有窑炉,就烧不出享誉世界的瓷器。景德镇曾经出现过形形色色的窑炉,以龙窑、马蹄窑、葫芦窑、镇窑等为主要代表,它们贯穿于景德镇制瓷的整个历史。所以说,一部景德镇陶瓷的发展史,相当意义上是窑炉发展的历史。

⑴龙窑

龙窑是景德镇早期窑炉,起源于晚唐,是五代和宋代烧制瓷器的主要窑炉之一。龙窑多建筑于江南地区坡地上,窑长条形,依山坡所建,由下而上,如龙似蛇。龙窑结构简单,造价低,窑室分窑头、窑床、窑尾三部分,一般以茅草、树枝等为燃料,因建在山坡上,火焰抽力大,升温快,同时装烧面积大、产量高。

⑵马蹄窑

景德镇明代官窑—葫芦窑

马蹄窑最早出现在西周晚期,在元代兴盛于景德镇,是元代主要烧制瓷器的窑炉,后来因为制瓷技术的进步而消亡。马蹄窑其形状方中带圆,下部大,上部小,因形如马蹄而得名。马蹄窑建造简单,投资少,窑炉较小,利于产品更新换代,有灵活求变,适应市场的优点。

⑶葫芦窑

葫芦窑是景德镇特有的葫芦形柴烧瓷窑,最早出现于元末明初,直到清朝初期出现了镇窑后才逐渐停止使用。该窑腰部内折,分前后两室,前宽后窄,前短而长,窑形似卧地葫芦,前大后小,故名“葫芦窑”。葫芦窑兼备了宋元时期龙窑和马蹄窑的优点,烧成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为明代景德镇制瓷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⑷镇窑

清代是景德镇瓷器的巅峰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基本囊括主要类型窑炉优点的新型窑炉—镇窑(也称蛋窑),是集前代龙窑、马蹄窑、葫芦窑的优点发展而来的。这种柴窑构造比较简单,建筑成本不高,一座窑一根烟囱,适宜快烧快冷,以松柴为燃料,火焰清净,不含硫,对瓷器呈色有利,特别是对含铁量较高的瓷石和高岭土的二元配方配料及钙釉或灰釉烧还原焰最为有利。清代能成为中国瓷器的巅峰时期,与镇窑的出现密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