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

4.人才培养模式得到推广

办班最初的设想是通过五年左右的时间,打造一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证明,通过这样的特色培养、定单式打造,得到市场追捧,且人才是高质量的。目前,“金牌讲解班”人才培养模式已辐射至高校其他专业办学,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开办的“瓷板画班”“九州制药班”“庐山西海班”等。

通过几年的办学,金牌讲解班有以下几点经验值得总结。

优质的生源是前提。生源质量是金牌讲解班成败的关键。在生源选拔过程中,打破学科专业限制、学校限制,坚持优中选优。有的学校还采取第一、第二专业齐头并进的办法,在音乐、外语、传播、播音主持等专业低年级学生中招录优秀学生,形成了金牌讲解班特有的选拔机制。

强大的师资是保障。各个学校不但把本学校最强、最专业的师资力量投入到金牌讲解班的教学中,还邀请到不同行业、不同层次的各路精英参与课堂教学,增强课堂教学与鲜活实践之间的沟通与衔接。比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采取双聘双师,面向全国旅游行业特聘一批专家、学者和一线高级管理人员,建设“金牌讲解班专家师资库”,打造一支稳定的、专兼职融合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按需施教和面向市场是路径。始终贯彻按需施教的教育理念,注重结合培养目标编写新教材,坚持“学校和企业互动、专业与市场接轨”的原则,把产业发展、市场主体的用人需求及所需的专业技能培养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让学生在校园的专业学习过程中,就能够按照市场具体岗位要求完成专业课程的学习,在实习中与拟就任的岗位无缝对接,毕业后很快能够胜任本职岗位。比如,江西师范大学探索建立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着力建设庐山、三清山、龙虎山、井冈山、明月山、婺源篁岭等景区教学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金牌讲解班与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南昌滕王阁、南昌小平小道等景区合作,定期安排“金牌讲解班”学生赴景区景点提供讲解志愿服务;赣南师范大学与本市各大景区建立合作关系,积极承担重要讲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