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 记
后 记
本书是我对江西文化旅游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常有人问我,为什么如此热心研究这个问题?我喜欢文化。学士论文写的是“领袖论”,硕士论文写的是“理想论”,博士论文写的是“意识形态论”,在国外留学期间研究的是大众传媒。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背景,才调到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在中办工作期间,具体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工作职责是联系中央宣传文化相关部门,参与起草相关政策文件,并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组织排练工作。到江西工作后,作为副省长,组织上让我分管文化旅游工作,行走在赣鄱大地,每天与文化厅、旅发委等部门联系,并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查阅了大量资料,组织编写江西旅游文化宣传书籍和画册等。越来越觉得江西文化底蕴厚重,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富集,与全国一些省市相比,是一大特色,我深深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红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
本书共收录我这两年多来发表的70余篇文章,分为文化篇、旅游篇、景区篇、评论篇。以文化论,从安义和新余两地发现的第一个江西人,到当今新时代,其中有四个时间节点,即“万千百十”。“万”的代表是指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种植人工栽培稻,把世界稻作起源向前推移至12000年前。“千”是指景德镇宋真宗赐名的“千年瓷都”,它是英文中国名称之源,元明清三朝御窑,代表了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百”是指井冈山的红色文化,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十”是指40年前的小平小道,邓小平在新建县拖拉机厂的这条500米的小道上,通过反复观察、学习、思考,形成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这里由此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江西是儒家文化的中兴之地,婺源人朱熹,总结了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发展,集传统文化之大成,写作的《四书章句集注》被钦定为必读的教科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首要代表者。江西是佛教禅宗的定型之地,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的祖庭在江西,“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佛教发展史上硬件和软件问题,都在江西解决。江西是道教的发源之地,汉代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后融合葛玄的灵宝派、许逊的净明派等教派,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组织。
以旅游论,从全域旅游的定义、特性,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战略布局到发展路径,都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分析探讨,对于如何打造品牌,突出“密码”,填补空白,江西的主要旅游业态,如山水游、红色游、乡村游、温泉游、古迹游、养生游,如何打造旅游商品,发展旅游演艺,培养旅游人才等,都有专文论述。最后,指明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合适途径,总结了江西旅游的成功之路,提出了“四处可游,四季能游,四海来客,四通八达”是江西旅游的总目标。
那么应当选择什么做本书的标题呢?因这次写作和我以往的不同,在北京时,强调高大上,写文章总要上国家一流的大报大刊,这一次的目标是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看,所以都是在本地媒体,除《江西日报》外,主要是新媒体如“江西风景独好”“大江网”“江西宣传”“江西发布”等微信公众号和网站上发,再由新华社、人民网、中国网等转发,所以讲究的是点击率和浏览量。而江西十大文化符号一文,虽然首发时只有2.3万阅读量,但新华客户端转发后每天20万人浏览,5天即过百万,众多公众号都收到大量留言和投票,具有很高的关注度。那么就以《江西符号》定名吧!江西符号不仅是此文提到的滕王阁、篁岭晒秋、候鸟天堂等,包括本书写到的历史文化名人朱熹、解缙、汤显祖,海昏侯国、庐山、井冈山、三清山、龙虎山、十大建筑、十大赣菜、十大古村等都是江西的符号,所以,这个符号也可以包括此书的丰富内容了吧。
江西被外界认为是一个低调的省份。这些文字对于推广江西,扩大江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发挥了积极作用。其中的许多文章如《文化江西的历史脉络》《走进全域旅游新时代》《小平小道—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武宁神雾山:惊现马克思石》《婺源:朱子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等阅读量都超过数十万,在这里要对在写作、传播、出版过程中给与我支持和帮助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另附录中收入3篇点评我的书的文章,这里也要对张秋林、仵埂、江西时政头条等表示衷心感谢!
虽然行了一些路,读了一些书,交了一些友,也做了些事,写了些文章,但还是感觉很不够,江西这本大书还没有读懂,江西还有好些事没有做完。记得《走遍江西100县》在网上发表时,有位网友写了一个留言:“走一县易,走百县难;走百县易,知百县难;知百县易,治百县难。”这三易三难对我震动很大。看来,高手在民间!我们永远赶不上群众的要求。我的愿景是用自己的智慧、汗水和心血,多做善事,多写好文,当好“江西文化代言人”和“江西旅游推广大使”,感恩江西,感恩江西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