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儿女的独特精神标识—《文化江西的巅峰》后记

江西儿女的独特精神标识—《文化江西的巅峰》后记

滕王李元婴是李渊爱子,李世民之弟,先后在山东滕州、江苏苏州、江西南昌、四川阆中等地做官,每到一地,都要大兴土木,建亭台楼阁。但千百年后,各地滕王阁都消失殆尽,只有南昌仍存,其原因是因为唐初著名诗人王勃千古名篇《滕王阁序》,它才得以在28次被毁后进行第29次翻修。这就是文化的力量,物质可销毁,但文化将永存,若无此篇宏文,它也只能获得其余地方的滕王阁一样的命运。

我从小酷爱文化,到江西工作后也在省政府分管文化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和对文化的爱好,我进行过一些调查,发现江西确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厚重的地方,俊采星驰,文人辈出,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是一方值得开掘的沃土。沿着前辈的足迹,我做了点研究,写了一些文章,分别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江西日报》等媒体发表,得到读者的热评。点击最高的是“文化江西的巅峰”,就将其选作这本书的标题吧!

本书既有对以往成果的继承,也有些创新。我首次对江西文化史进行了四个阶段的历史分期,分析了江西文化的形成、从边缘到中心、从全盛到低谷的原因,梳理了江西文化形态和文化名人;总结了海昏侯墓的发现、发掘、保护与宣传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做法;强调了传媒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打造节目品牌;文艺要反映和塑造伟大时代,出精品、出人才;景德镇御窑厂遗址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再现千年瓷都的新辉煌;文化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和裂变扩张,改革要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等观点。这些论述,既是当时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也是对一些经验教训进行的理论总结,相信对于推动正在进行的文化改革与发展及今后从事此项工作的人们,可资作为借鉴,也是留下一份历史记忆。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对江西文化也不例外。如朱子理学,作为南宋以后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既有稳定统治地位,促进小农经济发展积极的一面,又有过分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不利商品经济发展的一面。我们要在充分肯定辉煌灿烂江西文化的同时,对其中的消极方面加以研究,促使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兴赣富民。

随着思考和写作的深入,我越来越意识到,文化中的终极力量,无疑来自人这一核心。山川因人而有精气神,文化赖人而得以创造与发展。同时,也正是文化给江西儿女烙上了独特的精神标识和坚定的文化自信。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要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赋予江西文化新的时代内涵,使之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文化江西的巅峰》简介

该书分概览篇、海昏篇、文化篇、传媒篇、文艺篇、陶瓷篇、改革篇、发展篇等8部分。作者首次对江西文化史进行了历史分期,分析了江西文化的形成、从边缘到中心、从全盛到低谷的原因;总结了海昏侯墓的发现、发掘、保护与宣传的成功经验;论述了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办好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做法;强调了传媒业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文艺要反映和塑造伟大时代,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论证了景德镇的成就和问题,提出要再现千年瓷都的新辉煌;提出了文化产业要加快转型升级和裂变扩张,改革要经受实践和历史的检验等观点。这些论述既是当时解决文化工作问题的需要,也是对教训进行的理论总结。本书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工作实践,既有作者对江西灿烂文化的赞美和讴歌,又有对江西文化存在问题的分析,不但记录了一段江西文化工作的发展史,而且提出了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运作方法,可以给各地文化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值得热爱江西文化的读者、研究者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