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不能蛮干,既要认准目标,又要讲究策略。
2025年10月13日
1.凡事不能蛮干,既要认准目标,又要讲究策略。
立太子之争是解缙英年早逝的重要原因。任何一个封建朝廷,立太子都是大事,涉足的深浅、分寸的拿捏,绝对是个大学问。解缙仗义执言,主张立长,并为《虎顾诸彪图》题诗:“虎为百兽君,谁敢触其怒?唯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在皇帝犹豫不决之际,解缙又说了“好圣孙”,利用皇上特别喜爱皇长孙,遂使此事定案。大位虽定,但也与皇二子朱高煦成为死敌。杨士奇与解缙既是同乡也是同时代的官员。他历仕五朝,曾任内阁首辅、首席顾问大臣、兵部尚书,一生平顺,不仅实现了自己的政治抱负,个人和家庭生活也很圆满。在立太子之事上,杨士奇跟解缙的态度一样,但他明白模糊自身的派系标识,以致让朱棣这个敏锐的天子觉得他是没有派系的,没有派系就代表着以一种公正的态度来对待这件事,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既不夸张,也不退让。而实际上他是坚定的太子派,他是太子的老师,师生这份情谊,让他鼎力支持太子,就是在太子屡遭陷害和皇上猜疑的时候,他也没有动摇过。他懂得巧妙地维护太子。在朱棣出征归来,汉王朱高煦密告太子有谋反之心时,朱棣问杨士奇太子在京的表现。要是杨士奇说太子这一段多能干,难免皇上会起疑心,是在与皇上做能力的比较;要是说不能干,就贬低了太子,等于说皇上太子立得不好。聪明的杨士奇只是强调皇上不在朝期间,太子仁孝勤政,懂得听从大臣的意见,不合理的地方也很有自己的主见。这天衣无缝的回答,既让皇上避免产生太子过于能干,可以独立执政的担心,也避免说太子不能干而违背了本心。反观解缙一直是高举着大旗的太子派。皇权争夺就是一场生死之战,不懂得利用掩体,终会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