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婺源美
2018年9月,我赴婺源县参加纪念朱子诞辰888周年系列文化旅游活动暨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两天多的时间里,我参加了朱子中学揭牌仪式、婺源农耕运动会开幕式和瑶湾稻香音乐节,参与了“重走朱子研学之路”活动,实地考察了浙源乡虹关村、查氏宗祠、清华镇老婺源县衙旧址、大鄣山乡莒莙村、百柱宗祠、茶博府,“五馆一所”、婺源茶职院及婺源生态工业园区等地。与以往走访考察的都是婺源最知名、热度最高的地方相比,这次考察的都是相对小众的地方,但这些地方却藏着许多人没有遇见的宁静与美好。
瑶湾,吴楚分源,一隅福地—延续了大唐皇室的血脉,造就了明经胡氏的传奇,朱熹挥笔榜书的“诗礼人家”。瑶湾坐落在千年古村考水十里狭长的山坳中,被外界称为“世外田园·十里瑶湾”。她与思溪延村一山之隔,一条千年驿道贯穿着沿途的古村落、三望源峡谷等。丰收节来临之际,为恬静美好的田园秋色平添几分欢乐和浪漫。9月21日,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婺源县农耕运动会在瑶湾热闹举行。运动会共有52支代表队400余名运动员参加,抓鱼、晒谷场收稻谷、锯木头等比赛妙趣横生,让村民和游客们感受到丰收的喜悦。“丰收中国·大美上饶”(婺源)稻香音乐会于9月23日上午在婺源瑶湾景区举行。围绕“农业丰收”主题,以音乐、演唱、情景、场景歌舞等表演形式,融入山水田园,贴近农村农民,展现新时代农村新风貌,农民新精神。
浙源乡虹关村,于南宋建炎年间詹姓迁居始建,是古代饶州通往徽州的必经之路。虹关詹姓墨铺之多,墨之著名,声誉之广为海内外所共知,在当时国内制墨业实属罕见,故又有“徽墨名村”之美誉。目前存于故宫博物院中的90余块古墨中,有53块出自虹关。虹关境内有1000余年树龄、26米高的虹关古樟、有“平桥印月”之称的察关水口、始建于南宋中叶的通津桥、建于明代的永济茶亭等知名景观。走在虹关村随处可见的是正在写生的学生、绘画爱好者,这里朴素却美丽,确实值得用画笔记录。一群年轻人在虹关村的尚逸工坊探索用古法制墨,他们这种怀揣理想扎根乡土的情怀让人感动。虹关还是众多人文古居所在地,著名的有世界第一长人詹世钗(小名詹五九)的诞生地:长人故居“玉映堂”;独特石库门楼四合院结构的虑得堂;古代防御型村落的遗存:留耕堂;仿朝廷宫殿式的“玉堂仙吏大厅屋”;清咸丰年间的消防池:万安水池;建于明朝末年,占地面积240多平方米,至今主体结构保存完好的什堡祠堂。
婺源虹关村
大鄣山乡莒莙村,坐落在婺西北边陲,自然环境优美,历史底蕴深厚,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历史。原皖浙赣省委书记关英、开国少将倪南山、刘毓标等革命前辈都在此开展过革命斗争,是皖浙赣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战争年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当地群众患难与共、生死相依、敢于斗争、英勇顽强,谱写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的伟大篇章。近年来,为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该乡以“党建+红色教育”为思路,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打造了婺源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古色婺源、绿色婺源又抹上了一层红色。
也许走过很多地方,却依旧会被有些风景感动。比如,婺源。期待下次还来,遇见不一样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