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绿色、古色是江西的亮丽名片—在全国人大文献信息资源研讨会上的致辞
1300年前,洪州都督阎伯屿邀集一批文人名士齐聚赣江之滨,“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省亲路过南昌,挥毫写下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描绘了当时“十旬休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的盛景。这几天江西也是大事喜事交集,呈现了“胜友如云”“高朋满座”的盛景。今天上午,第15届中国国际陶瓷博览会在“千年瓷都”江西景德镇隆重开幕,490余家境内外企业参展交流,近20万旅游观光客齐聚景德镇,共同领略当代陶瓷艺术魅力;明天上午,2018世界VR产业大会将在南昌盛大举行,2000多名全球VR领域龙头企业、领军人物云集南昌,共襄盛举,激扬思想,碰撞火花,南昌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今天,我们又迎来了2018年人大系统文献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研讨会在南昌召开,来自全国人大系统的80多名领导和同志们齐聚一堂、交流研讨,总结工作经验、谋划工作举措,这充分体现了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及机关对江西的关爱和信任,对江西人大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在此,我代表江西省人大常委会表示衷心感谢,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借此机会,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江西省情和省人大常委会的有关工作情况。江西因唐玄宗设“江南西道”而得省名,又因境内最大河流为赣江而得简称。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古称“吴头楚尾、粤户闽庭”,乃“形胜之区”,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三角地区的共同腹地。全省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余万,辖11个设区市、100个县(市、区)。江西自古以来就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美誉,“红色、绿色、古色”是江西的三张亮丽名片。
一是融入血脉的“红色基因”。江西是革命老区,被称为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摇篮、人民共和国的摇篮和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江西籍有名有姓的革命烈士就有25万多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这片红土地孕育出的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等,是我们共产党人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我们人大系统的干部来说,江西尤其值得一提的是,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告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其所实行的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形态,江西瑞金由此也成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源头和初始发祥地,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的伟大实践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形成发展作出了原创性的重大贡献。
二是独具优势的“绿色生态”。江西生态优势明显,全省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居全国第2位,是首批全境列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省份之一,也是我国南方重要的生态屏障。习近平总书记曾充满深情地说,“江西是个好地方,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并赞誉“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这是总书记对江西优美自然环境的由衷赞叹。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全面推进五级“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率先建立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率先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使我们的绿色名片越擦越亮,“江西风景独好”唱响大江南北。
三是博大厚重的“古色底蕴”。江西历史文化非常深厚,两宋时期,江西籍进士5142人,占全国的六分之一以上;唐宋八大家江西占了三家;明朝时,江西有进士2724人,占全国的11.9%,明朝江西出任宰相者更是达到18人,有“朝士半江西”之说,可谓人文鼎盛、名人辈出。在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中,陶渊明、欧阳修、王安石、朱熹、文天祥、汤显祖等江西籍文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群星璀璨、光耀史册。同时,江西书院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闻名中外,千年瓷都景德镇、千年名楼滕王阁、千年书院白鹿洞、千年古刹东林寺名扬四海,特别是汉代海昏侯墓考古发现惊艳世界,展示了一个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江西。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来过江西考察,特别是2016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再次亲临江西视察,对做好江西工作提出“新的希望,三个着力,四个坚持”重要要求,为江西各项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栗战书委员长作为江西选出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十分关注,对我省人大工作十分关心。今年7月,栗战书委员长来到江西调研工作,对江西在更高层次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要求,做好各项工作特别是地方人大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西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摆在首要位置,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着力打好三大攻坚战,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了建设富裕美丽幸福现代化江西的坚实步伐。今年上半年,我省GDP首破万亿大关,达到10124亿元,同比增长9.0%,财政总收入增长16.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0.3%,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方阵。不久前召开的省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了“创新引领、改革攻坚、开放提升、绿色崛起、担当实干、兴赣富民”工作方针,吹响了新时代江西改革再出发、思想大解放的新号角。
在江西省加快高质量发展、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江西省人大常委会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紧紧围绕全省大局,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推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民主法治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我们重点开展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通过党组会议、常委会会议、主任会议、市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学习班、机关党员干部大会等形式,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筑牢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思想基础。为贯彻落实栗战书委员长要学习、研究、宣传、贯彻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的指示要求,我们正在全省人大系统开展为期1年的“学习、研究、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专题活动,以理论大学习、思想大武装,促进人大工作水平大提升。
二是着力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研究。贯彻落实栗战书委员长在江西视察指导时提出的,要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与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探索结合起来的指示要求,我们联合省委党史研究室,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 坚定制度自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探索实践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启示”课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江西省人大工作理论研究会“全国社科联创建新型智库先进社会组织”的品牌效应,坚持开展研究会年度课题征集评选活动,为做好新形势下人大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三是主动围绕大局依法履职。贯彻落实栗战书委员长“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谋划、部署、推进人大工作”指示要求,自觉把人大各项工作紧紧扣在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紧紧扣在回应人民群众重大关切上来,紧紧扣在厉行法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上来,推动人大工作更好地向中心聚焦、为大局出力。比如,为守护好江西的绿水青山,我们连续24年开展环保赣江行活动,每年围绕一个主题,推动解决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的重点问题。今年的环保赣江行活动围绕落实中央和省委共抓长江生态大保护决策部署,以“呵护长江生态,保障饮水安全”为主题,以赣江流域和长江江西段为重点,着力维护百姓饮水安全,省委书记刘奇同志等省领导以全国人大代表身份参加活动,有关方面和新闻媒体积极跟进,大大提升了监督工作成效,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贡献了人大的智慧和力量。再如,建立预算审查监督网络平台、环境资源保护监督系统、备案审查信息平台、代表履职管理系统等网络监督平台,以大数据助力提升人大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今年7月,栗战书委员长在江西视察指导时,专门听取了有关情况汇报,并现场观看了演示,对江西人大网络监督平台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四是不断加强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我们历来高度重视文献资源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文献资料编纂、信息化建设、图书资料和档案管理等工作,为开创新时代江西人大工作新局面提供了重要支撑。比如,支持瑞金成立全国首个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题的陈列馆—“中华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史陈列馆”。省人大机关组织编纂各类文献资料20余种,基本形成“履职全方位,人员全覆盖”的人大文献资料共建共享新格局。我们还借助信息化手段,大力推进文献资料共建共享,切实发挥了人大文献存史、资政、研究应用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