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安全至上
开幕式的安全是整个奥运安保体系的重中之重,庞大的工作团队离不开后勤服务,而突发性意外事件更需要周密的应急预案来应对,这样才能确保开幕式的成功。
安保工作首先要保障人员安全。开幕式有几百位国家政要、数千名贵宾、九万一千名现场观众、一万多名运动员、二万多名记者和近二万演职人员。会不会出现恐怖行动或其他突发事件?因此,必须有个人信息采集和入场资质审查,并提出应对意见。同时对每个演职人员提供保险,确保人员安全。第二是技术安全。开幕式表演有许多高难动作,要有演职员与众多复杂的技术设备进行配合,要对各种技术设备和技术系统进行充分的论证和试验,进行超负荷的测试,确保安全可靠,万无一失。第三是通行安全。“鸟巢”是特殊的场地,而开幕式演出又有提前进场排练和反复穿行的需求。为此,运营中心商奥组委安保部,根据排练计划分时期、分人员并区分通行区域办理证件。这种制证管理方法,既保证演职人员的工作开展,又消除了安全隐患。第四是信息安全。做好创意方案的保密工作,是增强开幕式的新颖性和新鲜感的必要条件。对于内部人员,我们举办了全体员工参加的保密培训,制定了保密规则,签订了保密协议;对于外来参与投标的人员,因采购项目是创意方案的有形化体现,必然透露出创意方案的诸多细节,我们要求参与投标的企业必须签署保密协议。
奥运会开闭幕式会出现很多意外情况,我们事先准备了多个应急预案。一是应对气象风险的预案。开幕式的创意方案包括了对地面和空间的全部应用,而它最大的软肋就是当天恶劣天气的影响。为此,北京市气象局派出专职人员到开幕式现场办公,提供专项气象背景分析,并针对各种技术试验和排练进行现场气象保障,根据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后果,分级采取应对措施。开幕式当天如果出现降雨天气,气象部门负责在上游地区组织实施以飞机和火箭两种作业方式的人工消云、减雨作业;如果出现中雨,或有短时较强降雨并伴有雷电、大风、冰雹,局部调整开幕式部分演出内容;如果出现持续性大雨或暴雨,或出现突发性强降雨并伴有雷电、大风、冰雹,调整或简化开幕式部分演出或仪式内容。事实证明,这一预案发挥了重要作用。开幕式当天,确实出现了降雨天气,气象部门及时发射火箭人工消雨,确保了开幕式的顺利进行。二是应对电力供应的预案。因为演出中动用了多个大型设备,灯光音响的数量巨大,对电力供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提前与电力供应公司协调,在铺设电线的时候就充分考虑了演出和场地的同时需求;同时在演出现场还准备了多个发电车,留出了备用线路,以备不时之需。三是应对危机公关的预案。开幕式的信息是严格保密的,但也是新闻媒体最关注的,而工作中要与很多单位去协调各方面情况,容易出现一些泄密情况。对此,在工作开始时就制定了处理泄密的应急预案。有专人对有业务联系的单位、新闻媒体和网络进行监控,及时发现泄密苗头,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从筹办开始,就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积极支持和热情关注,也是开幕式团队全体工作人员共同奋斗的结果。开幕式工作团队在创造这个有史以来最大的盛典仪式的过程中,贡献了自己的智慧、汗水和鲜血,书写了人生的壮丽篇章。这些人身上所体现的奥运精神、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精神和职业操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值得后人很好地传承、汲取和研究。
(作者时任北京奥组委副秘书长、开闭幕式工作部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