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目 录

主编简介

总 序 改革的呼唤 小说的开放——论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小说

“兴废”:改革策动与小说回应

“文变”:小说观念的开放与更新

硕果:小说探索的深化与优化

40年,铸就文学的时代品格——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学发展成就与经验

文学生态巨变

精品力作纷呈

队伍日益壮大

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

文学还能否“高于生活”

社会主要矛盾和文学创作的反映

没有文化上的优势就无法实现“高于生活”的目标

吴义勤谈新时代文学

我们与当代小说40年来的阅读缘分

四十年长篇小说素描

走出泛化,走向深化

改革开放40年,小说从未缺席

40年改革开放,小说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

公允评估40年小说创作成果

40年小说创作的启示

时间的证明——从长篇小说《白鹿原》说起

中国小说的现状与走向——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活动”研讨会上的发言

以人民为中心与现实主义

改革开放与小说思潮的演变

改革开放与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

一个作家与时代的命题

文学要正确叙写党的革命和建设史

寻找下一个十年最有影响力的小说

改革开放与小说观念变迁

开放的小说之我见

一、开放的小说创作

二、开放的小说创作激励机制

在改革开放的大视野中看路遥

以现实主义度量当代小说40年

文学的复苏从恢复现实主义本来面目开始

现实主义在重建意义中再显辉煌

既有现实主义传统也有现代主义传统

现实主义文学与现代主义文学走向大会师

创造更完美和完整的文学世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文学的创新之路

一、“新时期”拨乱反正与现实主义的广阔道路

1.“伤痕文学”与新时期的开启

2.“朦胧诗”:从地下到新时期的号角

3.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

二、85新潮与当代文学的深远变革

1.85新潮:现代派与寻根派

2.先锋小说的形式意义性

3.“新写实”的替代与“晚生代”的过渡

三、90年代的多元格局与个性化写作

1.90年代以后的第三代诗人

2.女性主义写作的兴起

3.多样化的创作格局

四、理论批评的开放与更新

五、乡土叙事与讲述中国故事

文学40年:再想象与再结构——一个简要的提纲

改革开放40年长篇小说文体演变的一种描述

20世纪80年代

(一)“革命现实主义”文体的复归

(二)“现代现实主义”文体的创化

(三)“现代主义”文体的初始尝试

20世纪90年代

(一)兼容并包——“现代现实主义”文体继续完善

(二)“新历史主义”文体的崛起

(三)“现代主义”文体的先锋实验

进入新世纪以来

(一)“现实主义”文体的本土化进程

(二)平稳前行——“新历史主义”文体继续发展

(三)整合与创新——“现代主义”文体走向成熟

写作无权蔑视“现在”

改革开放与小说思潮的演变

伤痕小说+反思小说:从直面精神世界的伤痛到理性的历史反思

寻根小说:向古而生的精神重建

先锋派小说:昙花一现的众声喧哗

新世纪的文学现状:繁荣与沉寂

现实主义的永恒魅力是怎样炼成的

以个体人生质疑历史主义——改革开放40年小说里的历史反思

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逻辑起点和阶段史建构

一、思想解放运动:改革开放四十年文学的逻辑起点

二、“无边的现实主义”:理论自觉到创作实践

三、改革开放中的文学四十年

历史转型的书写与回应

渐成气象的小小说

革新、拉伸、裂变与重生

第一个十年(1978-1988):革新期征候式人物:李存葆 北岛 王蒙

第二个十年(1989-1997):拉伸期征候式人物:王朔 汪曾祺 王小波

第三个十年(1998-2008):裂变期征候式人物:韩寒 卫慧 天下霸唱

第四个十年(2009-2018):重生期征候式人物:莫言 刘慈欣 金宇澄

附录1 改革开放40年小说论坛答记者问

附录2 改革开放40年小说论坛暨最有影响力小说评选

附录3 改革开放40年最有影响力小说入选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