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小说创作激励机制

二、开放的小说创作激励机制

从国际视野看,中国文学创作所具备的硬件在全世界可以说是最好的。全国有数以千计的文学期刊可供发表小说作品,而且稿费很可观;从国家级到省级,基本都有深入生活项目扶持、重点作品扶持;数以百计的各种文学奖项;国家供养的专业作家、签约作家、作家培训。这些令外国文学望尘莫及、外国作家啧啧羡慕的创作条件,无疑激发了作家们的创作热情和积极性。但同时,作家创作表现出的急功近利现象也较为普遍。可以想象,拿到一个深入生活项目或一个重点作品扶持至少得一万(各地不同),获得一个重要奖项,除了收获大量奖金外,整个命运都随之改变。如此所起到的示范效应,谁能不为之动心。因而作家创作的数量惊人——据统计全国每年的长篇小说9000部,算上中短篇小说很可能超过全国的GDP数字。如此供过于求的创作市场,无论如何不算正常。回想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黄金时期,其创作数量也无法与现在比拟,但涌现出的优秀作品却超过今天。今天的优越条件其负面作用无法回避,那就是全方位调动起作家急功近利之心,浮躁之境。现在有多少人能沉下心来肯用十年时间创作一部长篇?有几个人能像雨果那样有野心用30年写成《悲惨世界》?花如此多时间去创作,好事全耽搁了。这样的“傻子”越来越少。而这样的“傻子”还是有的,这样的傻子恰恰能写出不同凡响的作品。而这样的“傻子”却成了落伍者。

开放的小说创作激励机制,要求我们对现在的激励机制进行反思,如何向着有利于淡化功利,让整个文学创作的集体意识和心态,向着甘于寂寞,潜心创作的方向改进。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得不研究的课题。